第A09版:福州警法/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门口被画“裸女” 小偷盗窃暗号?
雇小弟炒白银 涉案500万
“裸体奥运会”只有学术意义
“允许嫌犯说谎”点滴当中显进步
11岁男孩裸照敲诈
网友说话
兄喝酒人事不省 弟无证驾车被抓
渣土车变拖车 拉着钩机闯红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允许嫌犯说谎”点滴当中显进步

 

N李辉

目前,为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约20个省市的警察代表被培训了讯问技能,不再要求嫌疑人“老实交代”,而是允许撒谎,直到其难圆其说后露出破绽。专家分析,我国防止刑讯逼供的模式,正从事后调查核实再排除,向事前防范、预防刑讯逼供发生的方式转变。(8月13日《南方都市报》)

从允许不说话,到允许说谎话,讯问过程的这两个节点,是值得肯定的重大进步。如果说“允许不说话”体现的是沉默权,那么“允许说谎话”体现的则是说话权——不允许说谎的说话权,不是完整的说话权;而完整的说话权,对犯罪嫌疑人乃至对普通人的权利保障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当下的案件审理中,口供还是比较重要的,而在一些警察看来,最快拿到口供的方式就是刑讯逼供。在反对刑讯逼供和顺利获得口供之间,如何让犯罪嫌疑人愿意开口说话也就成了一个课题。正如报道中,一名警察这样解释道,“如果嫌疑人一撒谎就制止,他可能不再说话,实际上是封闭掉信息源了”。显然,警方是从办案的实际需求出发允许嫌犯说谎的,尽管如此,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夯实程序正义。

“允许说谎话”的反面是“不允许说谎话”,嫌犯说的是不是谎话,办案警察是最直接的判断者,如果不允许说谎话,结果就只有一个,即嫌犯只能选警察喜欢听、愿意听的话来说,而这和刑讯逼供要达到的目标有什么区别?

当然,“允许说谎话”并非鼓励说谎话,更不意味着说谎话无责。它只是“允许说话”的合理一面,于嫌犯而言,他们不再视警方所需说话;于警察而言,其讯问手段日趋规范,禁止为了拿到口供不择手段——权力受约束,权利自然得到保障,这也是“允许嫌犯说谎”的法治意义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