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 王浩志 文/图
本报讯 “闽之有城,自冶城始”。2000多年前,战国后期的闽越王,在福州冶山建起了福建第一座王都——冶城,之后的历朝历代,围绕着冶城展开建设,形成今天的“冶山古迹”。
昨日,本报接到老建筑爱好者“小飞刀”等数名网友的报料,冶山脚下的“城直街”内正在进行拆迁,紧挨着“冶山古迹”。“这是福州最有历史的地方,也是福州地下文物埋藏最多的区域之一,拆迁后的城直街即将开展基建。我们担心,珍贵的古迹会遭到破坏。”
正在进行拆迁的城直街,位于鼓屏路东侧冶山的南麓,是一条古老的小巷,也是通往“冶山古迹”的必经之路,俗称城隍崎下,现称为城隍庙边城直街巷。巷内建有一座城隍庙,始建于晋朝太康三年(282年),是我国尚存年代最早的城隍庙之一。
现在,城直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拆后的建筑垃圾。网友“小飞刀”说,古街33号,是清代建筑,还保留着很多清朝的雕刻。而31号是鼓楼区少见的二层小洋楼,原先居住着叶姓华侨及族人。但这些颇有价值的老宅,都面临被拆的境地。
随后,记者采访了福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城直街上的“冶山古迹”和冶山中井已受到保护,不会被拆除,网友反映的古建筑,是非文物保护单位,本身也是私人房产。据悉,此处拆迁后,将建设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综合大楼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