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采购国货”别异化成“采购本地货”
美感与官司
“给政府找麻烦”实质是拒绝监督
“吊瓶班”无人考上重点应怜悯而非嘲讽
□网友说话
有偿社工可以有但要更透明规范
□读者反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政府找麻烦”实质是拒绝监督

 

N张枫逸

今年3月以来,湖南湘潭人廖红波为申请“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起诉当地多个镇政府,但至今仅有3个镇政府较为完整地提供了相关信息。据悉,有官员拒绝公开三公经费,称他在给政府找麻烦,“如果老百姓都来问东问西,政府啥事儿都干不成了”。(近日《中国青年报》)

吃了几顿饭、出了几趟国、买了几辆车,不就是几句话的事,怎么能说是“给政府找麻烦”?至于担心群众问东问西影响工作,更是多虑,现在是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公布,不劳官员费口舌。

一言以蔽之,官员“嫌麻烦”是假,“怕监督”是真。正如有学者所称,基层政府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极不规范,超支现象严重,“三公经费”规模过大,缺乏直面社会的诚意和勇气。

从行政伦理讲,政府是公民的“管家”,公民申请政府公开“三公经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明确规定。然而,一些地方面对公民申请充满傲慢和偏见,究其原因,除了三公经费涉及官员的既得利益,一旦公开透明,就无法大手大脚花钱外,更重要的是,信息公开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问责,使其敢于对公民的正当申请说

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