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银行拖延降刷卡费垄断利益作祟
谢谢二字可以收回么
□网友说话
“自助捐精”暧昧背后的法律缺位
执法权与“羞辱权”
□读者反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时评人物榜
“自助捐精”暧昧背后的法律缺位

阿华/图
 

N钱兆成

今日人物:自助捐精者

上榜理由:这些人打着免费让不孕女人怀上的幌子找刺激

最近,“捐精”话题引发舆论关注与讨论。记者暗访发现,网络上出现大量“自助捐精”群,捐精者自称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使求精者受孕。行内人士称,捐精者普遍动机不纯,更多是想“免费找刺激”。(见本报今日A27版)

所谓“自助捐精”,就是捐精者直接和求精女性发生性行为,使后者受孕。这样的场景极具暧昧色彩,背负传宗接代使命的不孕女性在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况下,除了遭受的屈辱外,承受更多的是惶恐与不安,同时也让公共伦理道德掉了一地。

当然,这些女性也是迫于无奈的。据报道,各大城市正规的精子库精子供不应求,加之接受捐精程序繁琐、耗时长、费用不菲,很多不孕不育又想拥有孩子的夫妻只好将目光转向“捐精黑市”,这也就给“自助捐精”者极大的活动空间。

选择是人的权利,笔者无意将“自助捐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放大解读,但有必要正本清源,看到“捐精”交易背后存在着明显的法律监管空白。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与数百个私下交易的“自助捐精”群相比,放眼全国,只有区区15个正规精子捐赠点,供求严重失衡,势必滋生一些灰色乃至黑色的地下利益链。在法律监管层面,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其处罚项目针对的是医疗机构,并且着重于精子质量和性别选择等违规问题,对当下私下进行的“自助捐精”则显得鞭长莫及。对那些打着“自助捐精”的旗号耍流氓的人,不孕不育夫妇即使事后报警,执法者也找不到法律依据对他们予以制裁。

不孕不育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让不育不孕家庭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享受天伦之乐,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除了加大正规精子库的供应,更重要的在于完善法律监管,坚决不给那些心怀叵测之徒浑水摸鱼的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