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练仁福
本报讯 设法挤进优质校,是许多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为缓解择校热,今年秋季起,我省在全省推广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
其实,早在2010年,建瓯市就已率先启动试点,将市区5所小学捆绑进行帮扶,缩小校际间的教育差别。2年多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
“小片区”管理强校帮弱校
所谓“小片区”管理就是将义务教育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学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以整合片区内义务教育资源,整体提升片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百年历史的实小在建瓯市的地位很特殊,是择校的‘重灾区’。”建瓯实验小学校长曹建忠说,2009年起,实小与通济小学、建安小学结对子帮扶,当年6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被派到两校担任语数英老师。通济、建安也派老师到实小来任教、学习。
新政在当时遇到不小的阻力。优质校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好老师要给其他学校用?弱校想不通,名师来了会不会不好伺候?家长也想不通,弱校老师来教我的孩子,成绩差了怎么办?
为此,教育局召集学校校长做思想工作,“你不只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你是整个片区的校长。”建瓯市教育局长陈泉和说,第一步要改变的就是优质校校长的观念。
拿出强校名额抽签入学
“我们派出去的都是真正的名师,绝对不是走过场。”曹建忠表示,通过班子互动、教师互派、资源共享等方式让帮扶发挥实际作用。在陈泉和看来,考核是个关键因素,有考核才有约束力,才有动力,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五个统一”,为此,建瓯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办法。
“‘高位嫁接’上实小,学校有了与实小同等的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通济小学校长陈礼建感慨地说。
此外,建瓯市还创新招生办法,将实小、一小的部分名额拿出来面向全市公开抽签,在“小升初”时同样坚持片内与抽签入学两种招生办法,有效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陈泉和说,实施小片区管理模式打破了体制界限,实行以优带弱,优化资源配置,从而缩小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从目前反映来看取得一定成效,大家还是比较支持的。”不过陈泉和也坦言,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化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有校长向记者表示,希望能在政策上完全打破师资流动的壁垒,让教师流动更为顺畅与便利,这将会极大地促进“小片区”管理取得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