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张枫逸
截至9月6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内136家5A级景区中,票价不低于百元的94家,有26家达到或超过200元。按旺季票价计算,一个人玩遍这些5A景区要花19085元;另有“园中园”收门票1064元,索道、观光车、游览船票等交通费2387元,总开销最终高达22536元。(见本报今日A23版)
“玩遍5A景区需2万”是什么概念?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玩遍136家5A景区。继房价太贵“住不起”、药费太贵“病不起”之后,景区太贵“玩不起”一再引发社会热议。
对此,有人认为,旅游门票太贵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去解决,等到门票价格涨得让普通消费者承受不起,大家自然会用脚投票,迫使景区降价。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垄断经营格局,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法起到调节作用,知名度高、景色优美的5A级景区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
“玩遍5A景区需2万”不是简单的市场现象,而是一道沉甸甸的民生考题。国内大部分景区或是大自然赐予的风景名胜,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们理应体现更多的公益性,然而当下景区门票居高不下,异化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
旅游景区实现公益化的低票价,不仅是藏富于民的旅游福利,更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智慧。从表面看,景区的经济效益会受影响,但免票带来的游客增加和逗留时间延长,却带动餐饮、旅馆、零售等行业的效益提升,地方政府也由此获取更多财税收益。比如去年江西实施一个月的“免费月”活动,各景区门票收入虽减少10亿,但综合收益却达百亿,就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