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 文/图
核心提示:本报昨日独家报道了福建5个县市发现20多条掺铱黄金首饰,记者进一步调查采访发现,莆田、泉州等省内多地都有商家在网上兜售铱粉,而且这种铱粉的价格不到黄金原料的1/4。黄金制品利润微薄,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铱粉给金饰“掺水”,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条项链损失几千元
正常的黄金首饰熔化压片后,表面是光滑的,而有杂质的熔化压片后则被“打回原形”——表面粗糙,暗淡无光。此次省内同时发现的20多条掺铱黄金首饰,主要是款式老旧的项链,每条重量都在20克以上,有的含铱量多达40%。按照昨日每克原料金价350多元计算,买到这样一条掺铱项链,一下子要损失几千元。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有30来家网店在公开叫卖铱粉,网站显示,不少卖家来自莆田、泉州、福州。记者查询手机属地,也证实了这些卖家所在地。其中莆田一卖家最近一个月已经卖出了215件。该卖家称,他们网店主营首饰设备、打金工具等,但是铱粉是热卖的商品之一。但是这些商家未公布实体店地址,买家的评价也大多是匿名形式。
黄金掺假一般都是在纯度上做文章。“卖黄金还不如卖白菜”是珠宝业的共识,扣除各项成本后,珠宝商纯粹卖黄金首饰赚不到什么钱,因此,不法商家掺入铱粉的目的是为了多赚钱。记者留意到,莆田一家网店99%纯度的铱粉,每克只卖95元,90%纯度一克为85元,而昨日黄金原料价每克在350多元,这意味着90%纯度铱粉的报价,甚至不到黄金原料的1/4。一家网店的负责人许某称,向他们买铱粉的主要是打金店和首饰工厂。
样品太贵又难处理部门监管有难度
2001年,人民银行取消黄金经营许可证制度后,进入黄金首饰市场的商家质量参差不齐。目前黄金首饰产品的生产,普遍未实施产品出厂合格证制度,金饰质量令人担忧。此外,黄金制品监管存在不少难点,商家可钻空子。行业协会只能靠会员自律,没有执法权。
黄金首饰的管理部门涉及质监和工商等,也存在监管难题。据悉,首饰成色不容易监管,需要对加工、销售进行全面监控。福建珠宝业人士说,目前政府部门抽查,需要自掏经费买下样品,对于每克动辄几百元的黄金制品,买一件可能需要几千乃至数万元,而且买到的样品未必能查出问题,抽查后还面临如何处理这些昂贵样品的问题,因此政府对黄金首饰监管抽查并不多见。
福建宝协可先行赔付
掺铱黄金首饰出现后,不少市民担忧不已。福州的江先生昨日就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111说,他今后不知道该到哪买黄金制品了。
福建省宝玉石协会表示,由于我省采取了不定期抽查以及熔化压片检测等制度,到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上规模珠宝行选购黄金首饰更有保障。而且凡是在福建宝协的会员单位购买的珠宝玉石,发现有质量问题,而且证据确凿(凭检验报告和有效单据),单笔3万元以下的,福建宝协予以先行赔付,超过3万元的,由协会派专人全程协助投诉和索赔。市民在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的会员单位购买珠宝后,只要持有购买单据或其他凭证,就能到多个珠宝监测站免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