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郭大路
11月6日,田卫平油画作品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开幕。福建师大美院院长李豫闽看过作品,连说“震惊”。
本次展出田卫平油画作品共31件,其中《地表》系列作品23件,《大驾光临》系列作品8件。引发记者“震惊”的是他的观念性绘画的《地表》系列,油画内容描绘的是田卫平家乡黑龙江的大地,但却抛开了地平线、抛开了传统风景画概念,像是画家从空中俯视,以画笔对大地完成一次“航拍”,用自己的审美表达将裸露的大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除了绘画的空间视角给人带来的震撼感,记者还被画面表现的质感给“动摇”了:它是油画吗?为什么又一再使用了漆画的镶嵌手法?展厅第一幅作品《晨光·雪地》,那到底是油画还是中国式写意?省美术馆馆长游光霖提醒说,你有没发现,现场不少作品中,可以发现版画的风格?
观念,给油画带来什么?
田卫平告诉本报记者,他是从2008年才开始《地表》系列绘画的。当时,他从飞机上俯瞰家乡的地面时,突然有了创作灵感,后来,每次乘坐飞机,他必然选择靠窗的位置——他的油画素材来自自己在飞机上手拍的照片以及这三四年间的航拍图,有时也采用GOOGLE地图。但他的作品并不是简单上色。“当然,跟照片和地图不一样,我做了很多艺术加工。比如GOOGLE地图,看上去是灰蒙蒙的,跟我用的色彩都不一样,航拍图得来不易,之后也要根据审美来调整构图的比例、更换色系、选择材料的质感等等。”在这一方面,他的不少《地表》系列作品中,可以找到瑞士大艺术家保罗·克利后期创作的影子。保罗·克利是20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之一,与康定斯基齐名。
记者在现场看到,田卫平使用的画布是特别挑选的粗麻布,为的是能够经受多遍工序的“折腾”。作品用笔相当丰富,除了使用常见的油画刀和油画笔的各种技巧,有时,他会把颜料直接挤出“造”成河流;为了表现大地耕耘后的肌理,他甚至直接使用了梳子,“就是我们日常用来梳头的”,田卫平笑说。
4年间,除了正常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他在课余创作了31幅《地表》系列作品。“还可以更快些。”田卫平说。
田卫平与福州大漆的艺术缘
记者问,你的油画作品不少镶嵌的小物件,比如汽车模型、房屋模型等,是使用了福州大漆的镶嵌技巧吗?
“是的,以前我做过漆画。”田卫平说,“我的老师是乔十光。”
虽然不是福州人,但漆画大家乔十光仍为福州人所熟悉。1962年,乔十光曾到福州学过至少一年半的大漆艺术。今年9月,省美术馆还展出馆藏的乔十光漆画作品《20世纪60年代的福州解放大桥》。1983年,在乔十光的指导下,田卫平也奔赴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创作——镶嵌漆画《海扇》。后来,他的漆画作品还拿过全国美展的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那么,为什么不用漆画来创作呢?你的油画让现场的人很有触摸的欲望,但油画颜料的性质又‘不许碰’,如果是大漆,人们不就可以‘自由抚摸大地’了吗?”
田卫平只笑说,漆画的工序太多,周期太长——也许,他是专给福州的漆艺术家留出一块大漆创作空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1日,福州人,抓紧时间,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