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智飞
本报讯 昨日,市民杨先生想买一本《国富论》,结果他走遍了市区却发现,只有一个书店有卖,而这家书店所卖的也是畅销书样式,不值得收藏。据调查,全市目前仅剩数十家书店,主要销售教材、课辅、杂志等书籍,而社科类的著作总被冷处理,学术类的著作基本难以找寻。
在售十几万册书社科书籍仅过百
莆田兴化书店,已经经营了十余年,业务内容涉及批发和零售,批发全市各区书店。据兴化书店的肖老板介绍,现在在售的书籍有十几万册,主要是教材、课辅、杂志和漫画等,其中社科类的书籍只有百余本。在肖先生的指引下,记者在这家三个门坎的店面中绕到一个较深的书架上,看到一个书柜。这个书柜上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外国名著和历史著作,但是这些外国名著印有高中语文课外读物推荐书籍等字样。
肖老板称,自己会推荐一些有意思的名家著作给来买书的学生,但是,学生都会拒绝。现在店里最热销的是一些漫画、网络小说。据了解,现在的书籍一般都不能退货,能否赚钱必须看老板的“眼力”,“一些社科书籍只进几本,就全部都卖不出去。”肖老板说。
书店走下坡路数店关门转行
莆田旧四中门口的知者来书店也是历经变迁,之前销售的书籍性质还算均衡,社科类、畅销书、教材、杂志都有。但是,随着四中高中部迁走,市文化局规定不能出租小说,书店生意渐差,现在也搬到长寿小区里面,“再做几年就要退休了,书店的生意越来越走下坡路了。”知者来书店的林老板说。
林老板认为,书店变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网络购物的流行,而且,畅销书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能够沉下心读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林老板说。
据了解,现在主要的书店都分布在各中小学门口,但都只有一坎店面大小。之前开在学园中路的席殊书店、梅园路的智泉书店、兴化路的三味书屋等有着数十年经营历史的书店都先后转行,淡出公众的视野。
书籍网购受追捧
池先生刚工作两年,昨日买了总价三百元的书籍,主要是《台湾往事》等社科书籍,但是这些书在实体书店中都难以找寻,网络上查书比较容易。池先生说,实体书店的房租都要摊到消费者身上,直接买最便宜也只有7折,而网购的书经常有打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