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王钊 文/图
本报讯 在全国,历史上王姓集中了36位皇后和92位宰相,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家族文化。在福建,一提起王姓,就让人想起“闽王”王审知。晋永嘉年间,中原八姓衣冠士族随王审知入闽,至今一千七百多年。在莆田,细数起王姓,支派多属王审知的宗亲族裔,但并非全是“闽王”后人。
王氏出了36位皇后生了16位皇帝
若说李姓是出帝王的姓氏,那么出皇后的姓氏当属王姓。历史上,王姓皇后多达36位。这样累代帝后之族,在中华姓氏中仅此一姓。王家的36位皇后是西汉至明朝12个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爷、15位公主的生母。
此外,王姓在东汉至隋唐末年,还有92位宰相,其中西汉2人、曹魏1人、西晋3人、东晋22人、南朝宋19人、齐15人、梁及后梁23人、陈11人、北魏4人、唐朝4人。这也是各大姓氏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莆田市姓氏研究会秘书长林春德说,福建大多王姓都认王审知为先祖。这是因为闽国开建时,武夫凶悍,兵将气焰嚣张,其他王姓族人害怕他们,便谎称是王审知的后人,希望不被欺凌或被提拔重用。后世延续先人的说法,几乎忘记自己本来的先人。
王审知的儿子和养子共有12人,他的第十子王延政后裔王保隆,在宋朝任莆田县令,居住在今新度镇。他的长子王仁晔,居住在东里,为东里王始祖。次子王仁晰,居住在汤埔,为汤埔王始祖。小儿子王仁暄居住在汤塘,为汤塘王始祖。他们的后代散居莆田各地开族。
莆田王氏更多是属于王审知宗亲后裔。唐末,王瑛跟随族亲王审知兄弟率兵入闽,居住在泉州石鼻村,他的孙子王拔迁到今莆田江口前王居住,为王氏入莆始祖。王拔的后人开创了王殷世系、王真世系和前王王氏。
仙游王氏“红楼”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仙游县榜头镇竹庄村竹庄小学有一栋“红楼”,这栋楼是清光绪五年,王氏一对举人兄弟在此创办的王氏族学,百年来培育了不少名人志士,现在是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座红楼,只见红楼藏身于竹庄小学之中。竹庄小学校长说,此前红楼还是小学的主教学楼,现如今这座年代久远的老楼成了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外人前来参观。
据莆田市王氏委员会副会长王金良介绍,祖上王福善、王尽善兄弟,中举前在仙游过着耕读生活,中举后一直心挂教育。兄弟俩在1906年8月,回到老家竹庄村,建起红楼,办成“受谦社”,培养了一代代王氏后人。“五四”运动时期,红楼还成了当地传播革命火种的场所。在革命时期,地下党人在红楼里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还成功组织了全国最早的抗烟苗捐斗争,在这里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革命党人。后来,从这里还走出曾经当过周恩来翻译的王庆酉、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专家王保硕等,他们都是仙游王氏后人,也都毕业于红楼。
“挑钱兰溪去做县”俗语 流传至今
莆仙民间有句俗语:“担钱兰溪去做县”,意思是说自带银钱去外地当官,也引申为倒贴本钱出外做生意。莆田市王氏委员会副会长王金良说,这句俗语的典故源于莆田王氏一位自掏腰包,为民办实事的大清官,他就是明末莆田东峤人王家彦。
当年王家彦中进士后,在浙江开化任县尹,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百姓称赞他是“神君”。后来,他调到金华府兰溪担任县令,该处是浙江中西部贫困山区,地瘠民薄。王家彦深知任重道远,立志为群众多办好事,于是他动员母亲变卖首饰衣物,安排仆役挑运,打点起身赴任。临行时,他对夫人说:“我早登科甲,初任牧民,一心做个好官。此去只饮兰溪一杯水,所有家财,尽数收拾,将十分之三留为母亲供膳,其余带去任所使用。”王夫人深明大义,点头不止。
王家彦一到兰溪,就带衙役下乡,到处视察民情。他发现县城残破不堪,民生凋敝,立即减轻赋税,尽献家资,兴修水利设施,清理护城河,修葺旧城墙。官绅富户们见县尹如此以身作则,深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兴办起公益事业。短短几年,兰溪面貌大变,百姓摆脱贫穷,都称颂王家彦是个大清官。
莆仙百姓颂扬王家彦事迹,称他出外当官是“挑钱兰溪去做县”,把他誉为官员执政的典范,世代流传,形成俗语。
【王姓图腾注解】
王姓是近古三苗之一的柯约耶劳的族称。王姓由天齐建木和盖天图组成,或者说是酋长戴了一顶半月形的钺斧天文仪器做成的王冠。天齐就是天地的中央,俗称天地之中。以天齐为原点观测太阳的周天运行轨迹。太阳的周天运行就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地平线升起,渐渐运行到天项(中高天),再西落地平线这一运行轨迹形成一个周天历度。周天历度称“盖天图”、“浑天图”。王姓是首创这种天文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