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读报
世界末日那天我穿不穿正装?
民国官场现形记
无“机”生活
机,不可失
假如世界末日
碟店爱情故事
500条短信舍不得删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官场现形记

原媒体人,现任教某大学新闻传播系。喜欢读一百年前的报纸,慢慢发现其中有血有肉的故事。
 

N麦李

这封由留日学生代表送呈湖南都督的上书,无意间可打破一百年后人们的七字崇拜,那七个字就是“民国公款留学生”。许多民国大牛的传说都始于这七个字,反过来,“头顶金字招牌的未必是大牛”这样的常识却容易被忽略。这封信揭露湖南财政司长官滥用权力送子侄出国留学,用公款在国外挥霍浪游,以当时官二代出国之流行,这风气绝不止于文中提到的安徽江西湖南三个省。

对民国“公仆威权”的控诉,此信仅是冰山一角,随意翻看近一周《申报》报道,就有数名贪官现形。其中一篇写湖北三名贪官仕途沉浮,特别有意思。

第一名是湖北省前任财政司长潘祖裕,利用报销侵蚀公款数百万。潘本来已经被抓审查,可几名密友怕他郁闷,悄悄将他保出来,一起喝花酒作乐,搞得坊间传闻他被释放了,影响很坏。第二名是时任财政司长黎澍,湖北议会正调查他的劣迹,预备弹劾。

有趣的是,这黎澍的父亲黎大钧在儿子上任前已经有言在先,写了一封信给省会,说黎澍“年少无知,性嗜奢侈”,断不能担任财政司长,恐怕重蹈前任覆辙。后来还特意赶到省城,逼儿子辞职;又写信给政府,划清界限,意思是“将来他若亏扯公款,我也不承认他是我儿子,你们也别指望子债父偿”。

第三名是湖北都督府参议李国镛。此人在东京留学时(又是一名东京留学生)跟诸位革命伟人结识,起义成功后,靠拍黎元洪马屁赢得信任,各种油水很大的采办活都交给他。此人有一恶癖,就是勇于发行“李国镛革命首义”单行本,历叙他革命以前的活动和起义以后的功绩,每本售铜元一枚,当然卖不出去也四处赠送。这行为虽然有些恬不知耻,却也算不得什么罪行,只是这时恰逢辛亥革命一周年,到处都在搞好大喜功的纪念活动,李国镛特别没眼色又兼市侩爱财的本性爆发,照例侵吞过手公款数千,致使各省代表公款吃喝招待不得周全。来宾有怨言,黎元洪没面子,当然将他严加查办。

我感兴趣的是,民初湖北省的反腐大业全系于一人身上,那就是湖北军政都督黎元洪。在外狎游的潘祖裕被黎元洪下令重新收押,但据报道分析,此案牵涉多名高官政客,黎元洪投鼠忌器只得低调处理,惩罚两名涉案科长了事,姓潘的可望无罪释放。黎澍更加好命,他父亲黎大钧并非泛泛之辈,乃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清户部高官,更重要的是曾于黎元洪有知遇之恩。虽然黎大钧一再阻止,可黎元洪报恩心切,一直将黎澍带在身边,信任他并委以重任,直至黎元洪1928年病逝。李国镛最倒霉,无靠山,拼爹又不行,失宠后所有亏空都被严行追缴。革命功绩不能成为他的护身符,“李国镛革命首义”单行本反而成为一个读书人恬不知耻的罪证,被禁卖了。

难怪当时的《申报》社论提到被选举人资格时,呼吁道德第一——当官员进退系于一人身上而非制度约束时,当然只能寄望于被选举人的道德自律了。

历史都有选择性记忆和失忆,隔着一百年的光阴,我们看民国,连长相都比现在人好看。可读报时我总想,知识人身在民国,会不会也很绝望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