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监督有用,官员述职才掉汗珠
“一吻定情”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摆满鲜花”的部门救助农民工为啥不领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时评人物榜
“摆满鲜花”的部门救助农民工为啥不领情

 

N望安

今日人物:郑州农民工

上榜理由:当地部门为他们提供避寒的安置点,可他们不领情

本月初,郑州中州大道的高架桥下,农民工刘红卫在饥寒中死去,舆论震惊。现在,中州大道部分路段,当地部门摆满鲜花以防农民工露宿。记者获悉,当地部门在其他地方为农民工准备了可避寒与住宿的安置点,但农民工并不领情。他们表示,自己并非无家可归,而是高架桥附近不分昼夜都有货车要卸货,露宿桥下更易找到活干,夜里工钱高,至少200元。(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为何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只能说,当地部门为了应付农民工刘红卫之死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过于从自身管理的便利出发行事,无论是在出事地点摆满鲜花还是提供安置点,都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作为,以改善公众对自己的不良观感,而很难说是真正的救助。

这些外来务工者来郑州,可不是为了避寒,而是挣钱养家。他们之所以冒着严寒在中州大道的高架桥下逗留,是因为这里挣钱的机会多,而工钱比较划算。这些“隐情”,记者采访一下后就了然于心,当地部门难道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

真正的救助,不是做给舆论看的,而是雪中送炭地给弱势群体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此,与其煞是好看地在中州大道的高架桥下摆满鲜花,不如设置一些活动板房,提供御寒之物,让农民工既有机会在晚上赚到工钱,又不再饥寒交迫。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么简单的道理,当地部门为何想不到?也许只能说,他们亡羊补牢之举的出发点,本就不是为了改善农民工的处境,而只不过是做样子给上级部门和媒体看,显示自己多么关心农民工。至于这种“关心”究竟对农民工有什么帮助,则不是其考虑重点。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