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张贵峰
元旦起,驾照考试大变脸,各地驾校培训费应声暴涨,最高涨幅超过五成。比如上海小车学车费突破7000元,而去年12月,其价格还在4500至5000元之间;北京则普遍越过5000元大关,一些驾校称费用还会涨。(1月10日中广网)
新交规与驾校培训成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对应关系,不仅如此,新交规的许多新内容,反倒可能有助于减少驾校培训成本。比如,在小型车方面,新交规有一个重大变化:“考试项目由原来的训练10项考4项,改为训练和考试均为5项。”训练科目简化,岂有培训成本不降反升的道理?
退一步说,就算新交规确实导致驾校成本的一定上升,驾校也应合理分摊成本,而非一股脑地将之全转嫁给消费者;即使非涨价不可,涨价幅度也应是有节制的,而不是出现让人瞠目的“暴涨五成”。
放眼各大中城市,驾校不约而同地大幅度涨价,只能再次说明一个并不新鲜的事实:其狂涨价的真正理由,并非刚刚实施的新交规,根子在于既有的“旧垄断”格局,前者不过是借口而已。
长期以来,我国驾驶培训的垄断特征明显。一方面,在严格的准入限制下,驾校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封闭、求大于供的市场,驾校之间看似存在竞争,实则根本不愁学员。即使漫天要价,也不用担心失去学员;另一方面,交管部门禁止自学考驾照,民众只能通过驾校才能得到驾照考试的机会。在此之下,即便驾校动辄大幅涨价,民众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选择”驾校培训——独此一家,别无途径。
因此,除非破除驾驶培训的垄断格局,否则,驾校以各种借口涨价的趋势便不可能得以遏制,即便出台再多的“政府指导价”,效果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