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特殊的“娘家”
福州祭灶老习俗 设灶公坑留甘蔗头
卖了项链 还不够修托老院
志愿者老邻居 轮流照顾独居盲人
“爱心年夜饭”明日开席
老保安重病 小区居民自发捐款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殊的“娘家”
福州一名普通工人,被托老院创办人的热心打动,一年多来常出钱出力,照顾老人
郑依姐帮一位智障老人系鞋带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肖春道

一有空,50岁的郑大姐就会开车到福州仓山区盘屿山边村转转,因为这里是她的“娘家”,有她牵挂的“娘家人”。郑大姐的“娘家”其实是福州清逸托老院,里面住着3位管理人员和12位中老年人。

郑大姐是福州保兴锁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这个“娘家”,原本跟她八竿子打不着。一年半前,郑大姐听说一位也是姓郑的六旬老人盖房办起托老院,收留痴呆、无家可归以及无人照顾的老人,点点滴滴,繁琐艰辛。郑大姐被打动了。她对托老院的郑院长

说,她大钱没有,小钱还是有的,花点钱做点善事,值得。

第一次回“娘家”,郑大姐转了两天才问到路。她特意先到附近买了米和油,才进了养老院的门。

第二次回“娘家”,细心的郑大姐发现,“娘家”的条件很艰苦。澡堂里摆着几个开水瓶,旁边还有几根电热棒,这就是老人烧热水的工具。郑大姐对郑院长说,她去买个热水器,让大家洗上热水澡。果然,第二天热水器就来了。

这次以后,只要有时间,郑大姐就会回“娘家”。逢年过节,更是次次不落。“每次来,她都不空着手。”托老院负责煮饭的周大姐说,不是带吃的,就是带棉被、衣物。

东东是托老院最年轻的人,今年40多岁。他的头脑不好使,总说自己只有2岁。有时郑大姐工作忙,几天没来,东东就会问周大姐,郑大姐去哪里了,怎么没来。今年100岁的郭大妈,更是把郑大姐当成自己的亲闺女。

“这里的人,都跟郑大姐很熟,想吃什么用什么,都会叫她买,她也每次都会做到。”周大姐说。

“大钱没有,小钱还是有的,做点善事,值得。”郑大姐的这句话,让郑院长顿起知音之感。郑大姐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说,她会“常回家看看”,会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娘家”。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