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宋晖
台湾作家朱天衣有一对“著名”的父母:文学家朱西宁、翻译家刘慕沙;有两个“著名”的姐姐朱天文和朱天心;有一个“著名”的老师胡兰成。朱天衣当过歌手,练过京剧,直到成年,她才发现,文字最隽永。近日,朱天衣新作《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简体版由海峡书局引进出版,讲述她近十余年来与猫狗等动物同伴的山居岁月。昨日,本报记者电话专访朱天衣,听她分享她的“猫三狗四”的山居生活。
与19只狗、25只猫、3只鹅、9只鸡、2只鸽子和1只八哥一起生活
13年前,朱天衣在台湾新竹关西锦山为了她的猫狗买下一块“荒地”。她这么描述自己的幸福时刻:“坐在院子里,看狗、看猫、看鸡、看鹅,看它们怎么自己找乐子。这让我毫不厌倦,时时都能看见生命的惊叹。”
朱天衣说,打小家里就是猫狗不断的,小时候还养过鱼、虾、螃蟹、蝌蚪,甚至还有不会飞的蝙蝠。“那时看到流浪的猫狗就想捡回来,总央求母亲,‘保证最后一只了’,记得有一次和二姐姐在烧饼店前看到一只小猫在炉前取暖,捧到手心时身上都烧焦了,我们非常宝贝地喂它牛奶,可它还是走了。从小就面对的事,到老了仍然一样,我想我是在和死神拔河,赢了,会感激上天;输了,会觉得那些生命啊,多无辜。”
如今她就和先生,有数十位山居伙伴一同享受幸福生活:19只狗、25只猫、3只鹅、9只鸡、2只鸽子和1只八哥。
也许和它们前世就有缘分
朱天衣的一天是这么度过的:早上大约8点起床,那些猫狗们鸡鹅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从院子里跑到她的阳台上了(动物伙伴们住在一层院子里,而人住在二层),它们大呼小叫,争着“说话”,喂食通常要花去朱天衣一整个早上的时间,“依它们呼叫的音量挨个喂,通常先是猫,后是鸡,再后是狗鹅和八哥鸽子。下午工作回来再喂一次。晚上10点之后则是读书写作的时间。”
朱天衣很享受与动物相处的时光,“它们只要一个眼神,一声叫唤,我就知道它们想干什么。有时我想,也许我和它们不可能只在此生此世,可能上辈子就缘分未尽吧。看着刚出生的小猫,我常忍不住问:‘你是谁啊,怎么又来找我了!’”
与动物相伴朱天衣学到的是尊重,“我学习着谦卑地面对周遭的自然环境,我不会忘记那些曾陪伴我成长的每个动物同伴,它们丰富了我的生命,过去如此,未来也如此。”
我所理解的品质就是一定要有树,有动物
朱天衣的生活来源是给才艺班上习作课,这让她感觉踏实。“建造山居要用钱,我就多上些课,建好了,就少上一些,钱够用就好。”
从山里到镇子上,开车快的话20分钟,到学校上课大约1个小时,“能换取现在的生活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有人觉得我放弃了很多,但生活有另一种选择,在这里,不用买菜,周围的邻居会送来自家种的菜,我们不吃鸡,吃鸡蛋,我们家的鸡会生蛋。生活的必需品通常一个月去采购一次就够了。”
朱天衣痴迷的,是树木和动物,“我所理解的品质就是一定要有树,有动物。有时我会想:也许不能在山上终老,我们能接受回到都市的生活吗?小时候的梦想是田园一般的生活,爱种什么种什么,看着猫狗伙伴们爬树的爬树,磨爪子的磨爪子,让我身心灵安顿,我会觉得:‘哦,就是这样了,这就是一个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