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薇 李建芳 何旌 实习生 赵冰琳
本报讯 今天,距离高考只有80 天了!上周,我省高考《考试说明》正式公布,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对高三同学的复习迎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利用今年的《考试说明》指导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本报特别邀请到福州高三一线名师为考生做出详细指导。
【语文】考试说明“两处修改”不可忽视
指导名师: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语文集备组组长 张岚
■说明解读:
今年《考试说明》语文科与2012年相比,稳中有变。变化的部分学生要注意区别对待。
一是轻松应对“新增5篇”。我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阅读积累与语言积累,2013年新增了5篇要求背诵的篇目,它们均选自初中所学,对同学们而言印象还较为深刻,背诵不会太困难。
二是灵活看待“参考题例”。2013年把“参考试卷”改为“参考题例”,并增加了“说明”;而且,“参考题例”中,只标明了每一大题的赋分情况,而每一个小题之后却没有具体赋分,这些都说明“参考题例”仅仅是一种参考,而非样板,这就给高考出卷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建议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据此限定自己的复习范围,而是应当按照《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所规定的考点,逐一落实。
三是不能忽略“两处修改”。第一处是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解说由原来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改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第二处是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部分中例3的“参考答案”中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出现斗争的一出作品”改成“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斗争的一出作品”。
这两处文字的修改,明显使句子表达更准确,这也可以表明一种导向: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所以,建议同学们千万不能忽略“语言运用”相关知识点的复习。
■复习建议:
同学们应当根据自身不足,对薄弱知识点再次强化,习题贵在“精”而不是“多”,先保“质”再保“量”;但是,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其它知识点的复习也应当适当安排;同时跟进完卷训练,尽量按照高考时间限时完成,保证考试感觉;在最后阶段(高考前一个月)应当更注重记忆类的知识巩固。
【数学(文)】考试说明有三处微调
指导名师:福州三中高三数学(文科)集备组组长 吴克波
■说明解读:
今年数学(文科)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有三个地方做了微调。
首先是表述方面:在“命题指导思想”章节中,标题二、标题四、标题五的表述有微调;在“考试目标与要求”章节中,“三、数学思想方法”的“2.数形结合思想”中一句话的表述有调整。以上调整只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贴切,便于考生正确理解、领会、感受,并没有实质性改动,对今年高考命题影响甚微。
其次是例题方面:在“考试目标与要求”章节中一共更新了四道例题,且更新的例题全都是2012年的高考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原先例题作用的前提下,增强《考试说明》的新鲜度和时效性;同时在这一章节中还删除了两道例题及相应的分析和说明。
最后是例卷方面:改“参考试卷”为“参考题例”。修改目的是为了避免对该部分内容的曲解,导致教学和考查的僵化。
■复习建议:
《考试说明》中有很多的例题及相应的分析生动、形象地解说高考目标与要求,广大考生要明确要求,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系统复习,不做偏题、怪题,注重通法通解,巩固基础,从而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
要对照“考试内容”,把握自己对每个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板块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在关注所有考点的同时,强化对函数与导数、三角与向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主干知识的复习与训练,要突出重点,注意实效。要力争做到“容易题、中等题不失分,难题要得分”。
要进行适度的模拟训练,强化“审清问题”和“探求思路”的训练。审题一定要深入,要弄清条件,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在复习过程要注意加强数学演算强度,要努力提高运算求解能力,做到思路对、有方法、算得对、拿得了足分。运算还反映了考生的考试心理,运算不行,往往是训练不够造成的。最后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训练,避免不必要失分。
【数学(理)】逐条对照考试内容补缺补漏
指导名师:福州三中高三数学(理科)集备组
■说明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考试说明》的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中,调整了部分文字,使得对命题七条原则的表述更为精准。考生可以通过这七条原则,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导向。例如,其中“立足基础知识,注重整体设计”,就是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又要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和综合;又如,“淡化特殊技巧,强调思想方法”,说明过于强调技巧的题目可不必关注。
《考试说明》第三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回答了“五种能力、两种意识”是如何考查的这一问题,并用历年高考真题解释了能力考查的方式,考生好好研读这部分内容,可以体会到考题能力立意的特点、知道解题的入手点在哪里,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去解题。值得提醒的是,对“空间想象能力”考查说明的最后,增加了一段文字,旨在提醒考生,对于立体几何的考查,也应关注综合几何法,既要学习推理论证,也要借助坐标和向量工具,两者都重要。另外,这一部分的文字,对试题的解读并不是答题时的规范解答,而是重在讲述能力考查特点,展示思维过程,考生切不可将其视为考试中规范的答题方式。
■复习建议:
一、根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进行模拟测试。建议考生选择下午时间,用120分钟时间完成一套模拟试卷。答题时应合理分配时间,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学生,完成全部选择题的时间应控制在50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先易后难”的顺序。
二、《考试说明》第四部分“考试内容”对考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这部分以条目的形式,具体地列出了考查的内容与要求,考生可逐条对照,补缺补漏。
三、第192页开始的“关于主干知识的说明”,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因为高考从来不排除对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试卷中必定有较大篇幅来考查主干知识,尤其是解答题。而且,涉及主干知识的试题,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也有着很多变化,包括选择题、解答题等,考生要熟悉这些考查形式。
四、《考试说明》第五部分的“参考题例”,值得考生花2个小时时间认真做一遍,以体验高考中的试卷结构和各类题型比例。同时,这部分的“参考答案”具有答题示范作用的,考生应好好揣摩,学习规范地答题。
【英语】两大变化要特别关注
指导名师: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英语集备组组长 刘珍燕
■说明解读:
今年英语科《考试说明》有两个变化要引起师生的关注:一是词汇要求方面的变化,二是对阅读材料中所出现的生词的标注要求的变化。
词汇表I中有100个“要求理解”的词汇调整为“要求掌握”;词汇表II新增20个词作为“要求掌握”的高频词。经调整后,词汇表I和词汇表II,以及数词、月份、星期、主要国家名称等词汇总计约3400个单词。
2012年的《考试说明》首次指出:“在阅读材料中出现词汇表以外的单词(除人名、地名等),应标出汉语意思”。2013年的《考试说明》则无此项说明。
两项变化均指向词汇,说明词汇的重要性。建议考生除了将词汇表中的词汇按“要求掌握”和“要求理解”进行分类学习、多轮复习外,还要重视新增的120个“要求掌握”的词汇,对这些词汇要做适当讲解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对于阅读材料中表外词汇是否标注汉语意思的问题,学生可不必太担心。依据往年的《考试说明》,阅读材料中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还是会标注的。
■复习建议:
考生应从听力、词汇、阅读、语法、写作五条主线进行专项复习。
听力部分,在训练听力时应该精听,每天10分钟,两天一套听力模拟题。注意技巧的培养,如通过题项捕捉主要信息,通过说话人的语气、说话的场合、人物关系等把握大意。训练时,要注意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不要因为个别词或者句子没听懂而影响全篇。
词汇部分,对于《考试说明》附录的词汇要根据“要求掌握”和“要求理解”的不同要求进行系统记忆。在此基础上,关注词义辨析、词汇搭配、一词多义、熟词生义、派生词等。
阅读部分,选材可用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以及省内各地质检题,注意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要训练到。文章题材可多样化,多读“时文”。做题时注意运用略读和查读的阅读技巧。在训练的量上,学生可保持每天2~3篇的阅读量。3篇阅读理解的做题时间应控制在21分钟左右。每周应该进行至少一次5篇连做的训练。完形填空部分,可进行两天一次训练,做完一定要进行反馈。
语法部分,要注意语法结构的构建与知识的查缺补漏,突出重点,关注盲点,瞄准考点。特别关注“时态语态、情态动词、三大从句、非谓语、倒装、主谓一致”等主要语法知识。
写作部分,“输入”、“模仿”、“再生”是作文实践的三个环节。“输入”即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好词好句;“模仿”即认真学习范文;“再生”,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自我消化,并进一步提高。高考英语作文一般以“身边事”为题材来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训练中首先应将注意力聚焦到“身边事”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