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建芳
自主招生·弃考英语
事件:17日《北京晨报》报道,“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16日同时开考,根据教育部要求,今年三大联盟均对考试科目进行瘦身,都缩减成语文、数学(文科)或数学、物理(理科),集体放弃英语科目的考试。
锐评:在考两门的限制下,三大联盟都选择放弃英语。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名牌高校都认为高考科目的“语数英”铁三角中,英语地位过重?
博士·求职碰壁
事件:《武汉晚报》15日报道,一名武汉大学博士生,因为本科阶段的高校不是“211”院校,在求职时屡屡碰壁,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该女博士称,2004年她参加高考失利,只考上湖南一所二本院校,但经过四年刻苦学习,她考上武汉大学的硕博连读,可是求职时发现很多单位刷简历时只看第一学历,若第一学历不是“211”,一律飘过。
锐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饱受诟病的话,却成为这名博士生的可怜写照。
“减负”教材
事件:14日新华网报道,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给学生减负,新教材删除了不符合所处学段学生学习的“超标”内容。据了解,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教材的修订工作,起始年级的新版教材已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
锐评:光教材减负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压力不在于教材,而在于升学考试。
博士不当科学家
事件:《人民日报》15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在某科学网站上发表的一篇博文引发热议,博文中,程教授讲述了自己一位“最有天赋的学生”晓阳(化名),突然放弃出国攻读博士后、继续做科研的机会,而是和一所中学签约去做数学老师。程教授为学生的选择感到痛心,但晓阳却认为“不想做科研,没兴趣”,并称自己如果能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比起做科学家贡献更大。
锐评:大材小用好过于不用,人各有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