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气象/文摘
3上一版
 
清明那些事儿
今明两天福州无雨有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那些事儿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清明,已经下足了三天的雨。扫墓的人,没有一天不在泥水中往返。下雨,加上堵车,让扫墓已经成了令人疲累的事。努力去做,是为了缅怀故去的亲人、为了慎终追远、为了敦亲睦族。

有没有清明不扫墓的呢?有。咱们福建就有。这地方在三明尤溪。

尤溪清明不扫墓

尤溪人在清明节是不扫墓的。不过,他们有专门的扫墓节。据说,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可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墓结束后,会“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猪肉、鸭肉和酒菜”。凑巧的是,《汉书·光武纪》也有这么一节记载,说是“建武十八年八月,有事于十一陵”,说的就是汉帝祭拜扫墓的事,选的时间也是农历八月——尤溪人的扫墓节,跟这段老远的历史有没有关系呢?

扫墓当然是大事。比如在魏朝,官府允许官吏请假祭扫,并且时间极长:“任事之官,吉凶请假,定省扫拜,动辄历十旬”;唐代,寒食、清明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旧唐书·玄宗纪》说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肯定了扫墓的必要性。宋末元初著作《癸辛杂识》,也记载了这种规定的延续,说清明节时,太学也要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以便扫墓。清代著作《清嘉录》中说扫墓“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时间宽度有一个月。民国郑拔驾描述福州的扫墓氛围,说清明日“家家插柳于门,以除不祥,是日乡妇多登山祭扫,野外时闻哭声”。嗯,在我们的记忆里,清明节似乎向来都不是愉快的节。

清明本是快乐节

其实,在唐宋两朝,清明节本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比如唐朝的清明节要举行大型马球比赛(那时叫击鞠),除了唐太宗特别装逼,把球公然烧掉表示要专心于管理工作,后面的皇帝们,比如唐中宗、唐宣宗、唐僖宗都是马球高手,唐玄宗更是闻名海内的马球明星,在比赛里“东西驰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简直是马球界的罗纳尔多。当时于阗还特地向这位“马球明星”进献了两匹“打球马”。在那时,福州也有马球场,而且不止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是813年,刺史裴次元在冶山下建了马球场,而且,他还是嫌当时在福州城西北的老球场

不好,才建了新的——嘿,福州人,你就自发想象下1200年前的清明节,在冶山路那儿举办的大型马球赛吧!

宋代也不差,宋代志书《三山志》里就点出清明荡秋千的地点——在春台馆(今天的福州三中边上),内外都有秋千架。而且,那时还有别的好玩的风俗传下来呀:比如放风筝,惠安人在扫墓时,大人多半要带小朋友在山间放纸鸢,认为“有放邪之效”,放了风筝,小朋友会健康成长。又比如清光绪三年版的《漳州府志》记录:清明,插柳户上。是日多墓祭。闾巷妇人或有盛服靓妆,带蔷薇花出郭外逐队行者,俗号踏青……这不是美女在野外走秀吗?

把原本快乐的清明节过成了悲摧的扫墓节,简直是在唐宋和元明清之间划了一道“生活分水岭”,也许,在繁荣开放的社会,人们心态放松自信,所以快乐的游玩就自然成了主题。但愿,这样的盛世,不久将重新再来。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