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8岁孩子竟视钱如命
50个小记者名额10小时抢空
免试入学 重点校竞争更激烈
一周教育点睛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上周启动报名,受家长热捧
50个小记者名额10小时抢空

一个小女孩在参加福建博物院的青花瓷纹饰绘制活动
福建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在给孩子们的活动进行专业指导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本报讯 由本报和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的“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上周二启动报名后,家长反响热烈,50个席位在10小时内被一抢而空。50名“海都预备小记者”正式诞生,他们将从5月11日开始接受9节课的精心培训,最后晋升为“海都小记者”和“省博小志愿讲解员”。

福建博物院/海都强强联手办活动

福建博物院2010年底启动了大型博物馆教育活动“文博惠民工程——福建文博进社区、进校园双百活动”,主动与百所学校、百个社区签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得到广大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同。

“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福建博物院与本报强强联手,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推动福州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暑假还有第二期

上周二,本报《教育周刊》刊登“海都小记者”报名消息后,本报热线968111热得烫手。从早上8时到傍晚6时,仅10个小时,名额就全部报满(以收到转账的时间为准)。

不过,没赶上这次报名的家长也不必失望,“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有望于暑假举办第二期活动,请大家密切关注本报《教育周刊》报道。

活动课文化味浓

福建博物院为这次“海都小记者”活动准备了三节精彩的社教活动课。这些全新的活动课文化味儿很浓,能让孩子们体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在“宋代服饰堆绣体验”课上,博物院的老师将带领孩子们参观“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中展出的宋代黄昇墓出土衣物,并观看介绍古代服饰知识的幻灯片,了解30年前福州浮仓山北坡黄昇墓的考古发掘情况和宋代古人着装习惯。随后,孩子们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制作好的各式宋代服装,按照不同的身份、场合来装饰模特,或拼贴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宋服,近距离感受宋代服饰独特的美。

泥条盘筑制陶法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是最古老的一种制作器皿的方法。早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这次活动课之一,就是“体验远古文明”的泥条盘筑法制陶活动,让小记者们感受远古文明,亲手制作出古朴的陶罐、带着盖子的小茶壶、装满蔬果的果篮。

很多孩子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青花瓷是一种白底蓝花的瓷器,因为古人将蓝色称作青色,才有了这样一个淡雅的名字。中国古瓷多姿多彩,装饰技法层出不穷。在“青花瓷纹饰绘制”活动课上,孩子们将可以像古代工艺大师一样,把一次性纸盘绘制成一只惟妙惟肖的青花瓷盘。

作文课堪称“盛宴”

小记者的6节作文指导课,将由福州教育学院四附小副校长黄权、福州象园小学副校长陈敏、福州实验小学张松三位名师授课。

黄权老师告诉记者,他将以“舌尖上的美食”为主题,教孩子如何写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作文”来;张松老师想给孩子们带来一课“如何当好小记者”;陈敏老师的作文课则暂时保密……

这6节作文指导课,将是一场作文“盛宴”,让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特别说明:福建博物院将免费提供教育活动,材料费、授课费以及场地费全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