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小芳 马俊杰文/图
本报讯因平整土地,不知情的村民将明代宫廷大画家李在的墓毁坏,甚至将墓碑石当成了厕所的踏脚石。李在的第十二世裔孙发现后,将墓碑石搬回家,珍藏了55年。近日,经省文史馆专家考察取证,初步鉴定该墓碑石确出自李在的墓。具体情况,目前还在考证中。
55年前公厕发现墓碑石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涵江区江口镇郑板村,见到了李在的第十二世裔孙、现年89岁的李文耀。李文耀说,当时李在的墓就在老房子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宗族亲戚们都知道这是祖先历代传承下来的,大家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
1958年,村里平整土地。因没有在墓旁设立相关标识,村民以为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坟墓,于是将其周围的墓石及土地铲平。发现后,李氏后人遗憾痛心,但已无法找回原物。事后,为怀念祖先,李氏后人将墓重建,迁徙到村中的草堂山。
同年的一天,李文耀在村
里的公厕地上看到一块石碑,仔细一看上面的刻文,发现居然是当时被毁的李在墓的墓碑石。李文耀没有声张,默默将仅存的墓碑石搬回了家,小心地堆放在了墙角。
55年后墓碑身份被证实
今年4月份,李文耀与一位画家朋友闲聊中谈到自己的家族历史及隐藏的墓碑石,就此从未鉴定过的墓碑石开启了它的考究之旅。在墓碑石的考证中,李文耀及朋友找出江口有关李氏族谱的记载《李氏世系通考》。
在族谱中,李氏三十二世珠,配王氏,生下三子:长子渭谷、次子春谷、三子居谷。三十三世春谷为广东高阳县尉,与墓碑石上的“高要
尉春谷”吻合,二春谷的长子号启东。据此可知,此墓碑石是李在孙辈为父亲启东和启东的父亲春谷(即李在)所立的。
据了解,李在的父亲珠公为郑板村始祖,在该地与妻子生下了李在。李在成年后,初授广东高阳县尉,后调任云南知县,1433年钦取入京,1487年病逝于北京。遗骸由长子带回江口镇郑板村,安放在本村大宅里,后迁至草堂山。
李文耀的儿子李进铭说,现在村中有个李氏宗祠,因对祖先崇敬,村中人十分爱护传承下来的文物。莆田市文管办主任连金焰说,据考证,初步鉴定该墓碑石确出自李在的墓。因李氏后人提供的实物有限,还将进一步考证。
□普及一下
明代宫廷大画家——李在
李在,字以政,号龙波居士,族谱中称春谷公,于明建文二年(1400)农历三月初九诞生于福建莆田江口郑板村。据族
谱显示,李在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共有二十二位太子)的后裔,李在是李渊第二十个太子李元祥的第三十三世裔孙。墓
碑石上刻撰的内容为:(上款)万历己亥(1599年)冬,(中间)高要尉春谷偕子启东李公墓,(下款)孙男光华光蔡泣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