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莆田/综合
3上一版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未来三天多强降雨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内河汽船运输在莆田已消失几十年;为征集莆田南北洋河道历史文化素材,有关专家重现乘汽船场景,体验了一番
重现乘汽船场景,让不少人怀念过去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莆田内河发达,水路运输曾是交通的一大特色。时至今日,老莆田人还忘不了当年乘坐汽船出行的情景。5月31日,为征集莆田南北洋河道历史文化素材及民俗风情,莆田市园林局组织历史文化专家和学者在城涵河道进行乘坐汽船体验。

体验:2小时行7公里

当天上午,阳光明媚。记者在莆田绶溪公园看到,一号码头停泊了两艘汽船,两名船工坐在船头,手握机械杆准备出发。

8时30分,记者跟随专家和学者登上船只。在轰鸣的机器声中,船行驶了。天上蓝天白云,周围碧波荡漾,沿途荔树倒影,让人心旷神怡。船继续前进,一座气势恢宏的古桥映入眼帘。桥头古树苍穹,许多老人坐在桥上纳凉。船上的一位专家说,这是省级文物延寿桥,具有900多年历史。这座桥是宋建炎二年(1128年),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寿村,发动群众捐资兴建的。延寿桥下的溪流是延寿溪,是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

沿着延寿溪行进,船进入企溪、大坝、北大、七步、东墩。10时30分许,在陈桥登陆。2个小时的体验里,共穿过延寿桥、大坝桥、顶墩桥、七步桥、石黄桥、东墩桥、陈桥7座桥。莆田市园林局工作人员摊开地图说,按照规划,莆田市城涵河道园林景观项目共有21公里,此次体验约7公里路程。

回忆:沿岸田地已成高楼

坐在船上,看着沿途的风景,73岁的民间故事收集专家黄老先生觉得好不惬意。黄老先生说,距离上一次乘坐汽船,已过去几十年了。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般便利,住在莆田城里的他,去涵江都要乘坐汽船,那时的票价是0.15元。

记者了解到,莆田水路运输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开始轮船运输。长达500余公里的内河是莆田市内交通的重要通道。在发达的内河网络中,木兰溪是最主要的运输线,干流从濑溪至木兰陂可通木帆船,从木兰陂至三江口可通汽船。

“那时候莆田城涵两区河道纵横交错,汽船、木船四通八达,莆田汽船厂通航汽船有城厢至涵江、涵江至梧塘、涵江至笏石三条路线。”黄老先生说,以前沿岸都是田地,现在盖起了很多高楼,变化太大了。

讲述:昔日溪水清澈见底

船工刘炳英驾驶着水泥船,熟练地穿行在溪面上。这位60岁的船工家住企溪溪边,看着船来船往长大。刘炳英说,父亲也是位船工,30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学驾船,在船上一站就是10多年。那时候,村里大部分人都会驾船,早期他们村有十几只船,都是木船,村民们荡着双桨受雇运货,后来才流行汽船,主要是载客。

“那时候溪水清澈见底,船行驶在水面上,时不时还可以看见鱼儿在水面上跳跃。现在河道淤积严重,船只几乎无法通行,水质也不容乐观。今天能通行,多亏了前段时间下的雨,让水面干净了些。”刘炳英说。

时隔多年,再次驾船,刘炳英感觉既熟悉又怀念。他说,如今人们出行再也不坐船了,但村里还有5只船,主要是用来清理河道,打捞水浮莲和垃圾的。而驾船这技术只传到他这一辈,他的孩子和村里的年轻后辈都不会这技术。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