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教育/校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世青花瓷 带给小记者别样“六一”
福建师大举办全国性研讨会
台湾诗人郑愁予延安中学演讲 中学生多读诗更具“仁心”
音乐教育 最重要是培养创造力
鳌峰幼儿园举办六一汇演活动
福建农大学生“晒”作品找工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诗人郑愁予延安中学演讲 中学生多读诗更具“仁心”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实习生 陈聪

本报讯 一部反映台湾6位作家的文学与生命历程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刚刚在北京上映,纪录片中的一位主角——台湾诗人郑愁予教授,上周日就来到福州延安中学,和榕城的学生和家长分享了他的写诗历程。他寄语孩子们热爱诗歌,因为诗歌会给人带来真善美的感动。

已是八十高龄的郑愁予,在孩子们面前朗诵起自己的诗歌,仍兴致高昂。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错误》。1954年,这首诗在台湾首次发表,立即引起轰动,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更是意境优美深婉。“达达的马蹄声”响彻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错误》也被誉为“台湾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郑愁予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度过,16岁便发表了诗歌处女作。1949年,郑愁予随父亲到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从台湾中兴大学毕业后,他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在美国任教40年。

童年时期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对郑愁予影响非常深,他也称,“自己年轻时代的诗,多是童年的印记”。

多次来福建讲学的郑愁予,这次以一件带些小花纹的外套出现在中学生面前。他说,自己最喜欢和中学生谈写诗,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爱诗、读诗、写诗。

如何才能写出好诗?郑愁予认为,除了大量阅读之外,还要具备“性灵”——性是天性,灵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一首好的诗,除了要有艺术性,还要有仁术,要在诗中有“仁心”,让人感悟到真善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