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中新 综合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4%。
专家分析,除食品因素助推CPI上涨,6月翘尾因素(指上期物价变动因素对下期价格指数的延伸影响),也是CPI走高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6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59个百分点。
此外,据测算,在6月份2.7%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9个百分点,比5月份增加了0.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与5月份相同。
从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6月份全国CPI环比持平。其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均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2%。
当天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5%。上半年,全国PPI同比下降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4%。
□解读
关键词:生活
CPI比过去两年降了
为何居民仍感压力大?
背景:相比过去两年动辄4%、5%以上的涨幅,今年以来各月份CPI同比涨幅并不算高,最高的2月份也不过3.2%。但“菜价怎么这么贵”、“一百块钱逛超市转眼间就花没了”等针对物价高的抱怨声不绝于耳。CPI降下来了,为什么众多百姓反而感到物价压力巨大呢?
反映物价总水平的CPI温和上涨,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接触和购买频次较高的物品价格“以较大幅度上涨”。
翻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资料表:今年前6个月,牛肉价格同比上涨30.9%,粮食价格上涨5.1%,蛋价涨11.3%,乳制品价格涨4.3%,服装价格涨2.5%。
再看价格回落的:通信工具价格同比跌9.5%,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跌1.8%,交通工具价格跌1.2%。对于这些,人们购买频次均相对较少。
此外,尽管一直以来统计显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总体物价涨幅,但由于房价房租、医疗、养老等一些生活必须支出近年来出现大幅上涨,对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形成明显挤出效应,造成不少百姓物价承受力实质性降低。
关键词:经济
CPI上涨,而PPI再降
经济出现“滞胀”苗头?
背景:6月,CPI同比上涨2.7%,超过此前多家市场机构预计的2.3%~2.6%。而另一方面,PPI延续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经济是否出现滞胀(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苗头?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整体看下来,生产资料价格从上中下游企业依次下跌,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也反映了需求疲软。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去年以来国内货币偏松,将导致今年下半年及明年CPI上行。而PPI仍然负增长,经济出现滞胀苗头。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短期的物价反弹不会构成明显的通胀压力,长期来看,物价还是呈下降趋势。因此,他不认同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的说法。
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维持不松不紧的状态,降息和降准的可能性比较小。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近期央行重申年内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未来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声音
“消除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在面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时的无力感,已是当务之急。”
——新华社昨日发文称,要减轻百姓生活压力,需在稳定物价总水平,尤其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础上,增加百姓收入,加大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保障力度。
“CPI目前的涨幅并不算高。但一些消费品、消费服务的质量在下降,这就相当于变相的通胀。”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表示,要提防产品质量下降所带来的变相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