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王鼎钧(美国)
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出版社,以“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为题,向三千人发问调查,下列名著入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尤里西斯》、《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瓦尔登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楼梦》居然居首,文坛受到强震。我倒想问:调查“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看标题并未限定书籍的种类,为何入选的都是文学?康德你能读得下去吗?爱因斯坦你能读得下去吗?《资治通鉴》你能读得下去吗?
我来揣测一下,也许受访者以为学术著作可以“枯涩”,文学作品应该“悦读”。也许认为读小说应忘我,应移情,应不忍释手,读《资治通鉴》可以读得很痛苦,读小说应读得很快乐,上面所列的赫赫经典并不能引起他们这样的兴味,所以把矛头指向文学。
如果这个揣测接近实情,当代作家不妨想一想,今天大师大匠经营的小说,有哪几本可使人读来如顺风扬帆、轻舟直下?有没有教人“死活读不下去”,或者拼死拼活才可以读完?古书难读,因有历史背景和人物思想隔阂;译作难读,因有语言和风俗隔阂;当前的小说难读,我们是否需要虚心检讨?
据我了解,我们的白话文学要仗古典名著撑腰,古典名著也有待白话文学增光,今天多少读者因为喜欢张爱玲而喜欢曹雪芹,因为张爱玲是“红楼谱系”的作家;多少读者因爱读莫言才去读《百年孤寂》,因莫言是魔幻写实在中国的发扬者。今天的作家可曾想一想,我们如何光大门庭?是否对先人余荫太依赖,有意无意做了啃老族?
大家不读经典,岂不出现断层?大有可能,也许不会?“诗既亡”,有楚辞,唐韵衰,宋词元曲相继,昆曲之后有京戏,之后有样板戏,之后有梁祝协奏曲,都不算断层。古典散入后来的诸子百家,成为原型、因子、文化符码,似断还连,问题不在从前的经典现在还有多长的寿命,而在今日的大师、名家、一代正宗的作品今后能有多长的寿命。现代作品能走入古典,现代是古典的延长,就不会断层。如果有断层,那不是读者的责任,那该是作家的责任。读者人人读经典,不能保证今天的作家创作未来的经典,该断的还是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