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慢读/闲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州读者聊七夕
戚继光有没有杀了儿子?
与蒙克一起《呐喊》
□别人在读什么·开卷畅销榜
新书展时代到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蒙克一起《呐喊》

 

N吴尘(中国美术学院2010级)

揉碎的夕阳里,云霞如血染红天际,深蓝的海水肆无忌惮地奔向远方,交汇于天际的暗紫之中。桥上的人形似骷髅,不知他是男是女?不知他为何痛苦?没有情节,没有暗示,但我们都能从他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以及如空洞般张开的嘴巴里感受到他的惊恐与焦虑、不安与孤独,像一次积郁已久的宣泄与呐喊……

这就是“表现主义之父”——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不朽之作《呐喊》(也译为《尖叫》),画面上没有人物的素描关系,没有明暗的对比,没有严谨的结构,只有强烈的色彩、有力的线条传达出一种无处宣泄的情绪和一声刺耳的尖叫,使视觉符号神奇地传达出了听觉的感受。在这扭曲的线条中惟有桥的栏杆是挺直的斜线,试想,如果去掉这贯穿整幅画面的直线,画中所有的曲线便失去了有力的支撑与鲜明的对比,观者也就听不到这一声尖叫;如果没有了天空与水流扭动的曲线,画面将显得呆板乏力,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扎挣,便成了无病呻吟。

在蒙克的画里,每一个笔触都在尖叫,每一种色彩都在燃烧。这幅画中所用的色彩虽与自然的色彩仍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但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红色的天,都被极度地夸张。整幅画的色彩是抑郁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于地平线的上方,强化了躁动不安的情绪,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显得愈加阴沉,使观者感受到来自人类灵魂最深处的叹息和无尽的哀伤……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