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着力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省委书记尤权
要发挥创业园和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大家得到实惠、看到前景,使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一种自觉。 ——省长苏树林
N本报记者 陈昕颖 李伟强/文 肖春道/图
核心提示 从莆田市区出发,开上一小时车,到了南日轮渡码头,迎着海风远望,成片竹筏及颇具海岛风情的渔家木屋处,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南日岛鲍鱼养殖基地。
作为我省的第一大岛,南日岛由111个岛礁组成,如同散落在海洋的珍珠,其中有18个面积超过0.1平方公里,又称“十八列岛”。依托“海水、海风、海景”,南日岛借用风电基础设施设立“海洋牧场”,发展鲍鱼养殖产业,年产值近11亿元,当地所产“南日鲍”名声在外,不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今年1月,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海洋牧场 盐度黄金比例
“不是所有的海域都能养好鲍鱼。”莆田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技术员说,除了海域水深潮畅、洋流丰富,还要拥有合适的海水盐度比例。这些重要指标,南日岛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海水拥有稳定的千分之三盐度,这种比例非常适宜鲍鱼生长。
绕着岛慢慢地走上一圈,颜色鲜艳的海上浮船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记者驾船驶向海中央的鲍鱼养殖区——整齐划一的浮筏上,绑着黑色的鲍鱼网箱,5个一组,用绳子扎紧了下沉到海里一米多的深度。
伸手,花了好大力气从海里拉起一个网箱,里面爬着个个肥硕的鲍鱼,乍离了海水,鲍鱼宝宝都显得很活泼,忙着在箱子里匍匐游走,有的则紧紧吸附在网箱上,很难用手抓起来。
渔民笑说,抓鲍鱼也是学问,要看准了鲍鱼在爬动,伸手飞快地把鲍鱼和箱底分开,如果它安静呆着,是抓不上来的。
“我们的鲍鱼就是好吃,别的地方鲍鱼我也吃过很多,感觉味道就是没有那么纯鲜,没那么脆。”说起鲍鱼,小岛上的养殖户杨大爷十分骄傲,“我们莆田人最喜欢的就是拿鲍鱼和排骨一起熬汤喝啦,味道好,营养也丰富。”
“每年夏天,岛上有20%左右的南日鲍,会被挑选‘北上大连度夏’,光路费就要700万~800万元。”技术员说,这是为了让鲍鱼远销到北方市场,这些度夏的鲍鱼,通常都是严格挑选大个儿的成年鲍,在大连水温较冷的海里待一个夏天,之后全部就地销售。剩下的鲍鱼,终身都在南日岛长大,多数销往广东、浙江两省。
立体养殖 鲍鱼深藏长得快
有了天然养殖场,渔民的养殖鲍鱼功夫一样不能忽略,其中不乏一些新型养殖法。岛上的“悦华水产养殖公司”,首创了“立体养殖鲍鱼法”,将鲍鱼箱子下沉,上面养殖海带紫菜,直接供应鲍鱼食用,下层则养殖深海鱼,用鲍鱼的食物碎屑和排泄物,来创造适合深海鱼的生存环境。
“这就像让鲍鱼从原来的平层搬进了三层别墅,鲍鱼住中间楼层,楼下住深海鱼,楼上住海带。”技术员说,这样养殖的好处很多,首先是海带的生长需要充分的阳光和干净的水质,种植在最上层不仅生长快,而且可净化水质。住在中间层的鲍鱼最怕高温,相比较传统的养殖法,立体养殖的鲍鱼被下沉到海里3米左右,温度比海面上低,刺激鲍鱼快速成长。而住在下层的深海鱼也享受了“立体别墅”的福利,鲍鱼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引来大量浮游生物和小鱼虾,使得深海鱼除了饵料以外又有了不少“加餐”。
鲍鱼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养殖鲍鱼最害怕的,就是每年入夏时分的赤潮和连续高温天气,赤潮会让鲍鱼大面积死亡,而连续高温则会让鲍鱼停止生长。
技术员介绍说,当地渔民们还广泛采用“室内养殖法”,在现代化的工厂里,搭盖鲍鱼养殖海水池,里面灌满新鲜引流到室内的海水,在加氧过滤后,充分模拟了海中的生态,鲍鱼在池中得以安全地度过高温天以及躲避赤潮,“一般在每年入夏的时候,才从海里把鲍鱼接到室内‘避暑’,过了高温天,再重新放回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