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政事/权威发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南岛语族源自福建 有新证
榕推行零售药店“四证合一”
明代古沉船 装满漳州瓷
榕检出进口废塑料 不合格210批次
“中以示范农场” 进口设备抵榕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古沉船 装满漳州瓷
“南澳Ⅰ号”最新考古发现,船上超八成是漳州窑系瓷器
船中发现的凤纹大瓮内装两百多件漳州窑瓷器
船中发现的青花仕女盘,画工飘逸
 

N本报记者 李熙慧

本报讯 曾经轰动一时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昨日有了最新动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崔勇在参加昨日举行的“海峡两岸考古遗存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透露,出水的沉船瓷器中,福建漳州窑系占了总数的八成左右,全部是出口瓷器。

据了解,“南澳Ⅰ号”目前共出水遗物约3万件。在船载的瓷器当中,以漳州窑青花为主,瓷器种类主要为大盘、大碗、钵、罐以及杯、盏、瓶等,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代表性的器物。

崔勇研究员介绍,“南澳Ⅰ号”所出的瓷器以大盘为主,此类大盘极少在腹部开光,线条稀疏,盘心纹样主要有花鸟、瑞兽、人物等,多数画面布局松散,笔画随意洒脱的风格与漳州二垅窑十分雷同。去年,水下考古队员来到漳州实地考察,基本上可以确定最大宗的货物应该是来自平和二垅窑,而“南澳Ⅰ号”沉船年代应在明代晚期万历年前后。据此推测,“南澳Ⅰ号”的始发地为漳州月港,目的地应是现东南亚国家。据初步统计,福建漳州窑系盘占出水盘总数的98.4%左右,碗类占了碗类总量的77%以上。也就是说在出水瓷器的总数上,漳州窑系瓷器所占比例超过80%。

此项发现为研究明代中晚期海上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也为研究“漳州窑”、“汕头器”等陶瓷研究领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感谢广东省考古所提供照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