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慢读/思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涂鸦
女护士之死
我的老师格非
谁来为爱情买单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老师格非

 

N吴虹飞(柳州)

许多年前,作家格非和夫人一起把我约到学校里的一个槐花树下的茶室,两个人合伙唱双簧的目的,大致是要劝我好好做一个作家。我一听,很害怕会折寿,当时就客气地表示,我还是比较愿意当白领,将来给父母挣买房子的钱。

格非老师是一个好玩的人,虽贵为大学教授,成名作家,却完全是性情中人,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兴起则哈哈大笑。嬉笑怒骂,不加掩饰。若是唱歌,也要哼出声音。

他喜欢关心那些不被人关注的细节。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所有的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一钱不值,所有人认为不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性命攸关。格非深以为然。这些于我也心有戚戚。

有一次我们聊到了音乐,才惊讶地发现,他对音乐之虔诚,并非音乐对写作有影响。他是一个把音乐看得比写作重要得多的人。

关于音乐,格非曾写过好几篇文章,收入散文集子,如《阳光的时间》、《寂灭》、《音乐与记忆》、《似曾相识的精灵》。因着对卡夫卡和音乐的热爱,他把散文集取名为《塞壬的歌声》。

我问他为何不专门写出关于音乐的著作。他说前几年出版社约稿,他已经写出12万字的稿子。他竟然把写完的书稿全部毁掉了。“我已经写了那么多枯燥的论文了,难道还要对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下手吗?那真是太杀风景了!”他是最好最包容的听众,从巴赫、马勒、邓丽君到甲壳虫,甚至北京地下无名的摇滚乐队,他决不排斥任何一种发自内心因而值得尊重的音乐。

而音乐之对格非,与其说是欣赏的功能,不如说是音乐和回忆之间,隐秘而神奇的关联。在他看来,音乐之美,在于“声色”之美。音乐之“色”,则与感情、记忆、欲望和感官,紧密相连。而这些曾经被遗忘的回忆,不期而遇,又悄然离去。再去追寻,已不复可得。

许多年的一次,他讲到了十几岁时的回忆,讲到了南方的桥、仲春的黎明、渡江和一段样板戏的回响。讲到了雪,和月光。

他说,我第一次知道,月光下的雪,是蓝色的。

去哪里再找一个晚上,和这样的人,再做成一次奢侈的清谈?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