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题,大家都说很简单,咱们的翻译队伍又壮大了。“新人”黄大培说:偶然间在海都报上看到“求翻译”栏目,竟然迷住了。我是一个工科生,上大学时和工作后基本上都和数据、公式、图纸打交道,很少留意到古文里竟有这样的绝妙文章。于是我就把往期的“求翻译”都找出来一一品读,从谢肇淛的奇花异草到“走为上策”的糟蟹,从舂米鬼到溺水鬼,从缕葱丝的妾到福建的烧酒,古人讲究饮食、尊重鬼神,言谈举止间又透着股文艺范儿,这些都是我所不曾了解的精神世界。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求翻译”栏目,很兴奋呀。
好话说完,咱们看看“老翻译”稻田的译文吧——
福州方言称妇女为“珠娘”,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据南朝梁文学家任昉所著《述异记》一书记载:古时越地民俗视珍珠为宝物,生了女孩就叫做“珠娘”。
这段文字,来自明末清初人周亮工的《闽小记》。读者芳妹说,在清朝乾隆时的《福州府志》中记述福州方言时也称妇女为“珠娘”,之后“珠娘”的意思又有改变。到民国初年时,人们将福州地区的“珠娘”改写成“诸娘”,因为福州旧时属无诸国,“诸娘”即为无诸国的女子。
读者“Summer1984”查的资料说明,“珠娘”曾指闽粤一带对妓女的称呼。清钱泳《履园丛话》云:“闽语谓夜为晡,屋为宅,妓女为珠娘。”清袁枚《随园诗话》云:“广东珠娘皆恶劣,无一可者。”这时“珠娘”特指广东省珠三角一带或韩江流域操皮肉生涯的水上娼妓。大路补充下:其实,在被脏名化这个意义上,“珠娘”与“小姐”这两词,是有同一遭遇的。
读者“玻璃螃蟹”补充,记得上学时,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师曾到校做讲座,他说福州话中,称女子为“诸娘人”,称男子为“唐部人”。更有意思的是,称带有娘娘腔的男人为“诸娘人形”。至于未婚女子,叫“诸娘囝”,未婚男子称“唐部囝”。
说说奖励:以上5位读者,各奖稿费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