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社 法制晚报 环球时报
本报讯 十八届三中全会昨起在北京召开,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全会召开之际,海外媒体普遍认为,这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将作出重要决策,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行总体部署。
猜想 将定下经济发展基调
美国《华尔街日报》多日持续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消息。该报断言,中国可能将在本周末发生“永远改变”。报道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大的一个事件。
路透社报道说,实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深层次矛盾也越发明显。这些矛盾的解决,有望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回应。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的评论文章称,对中国人来说,三中全会是一个特殊名词,它象征着每一届新政府在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绘制一个宏伟蓝图。
法新社报道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定下基调,也将再次为中国经济运行作出具有长远意义的变革决策。
分析 挑战不亚于35年前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文章指出,今年三中全会所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并不亚于35年前。评论指出,新一届政府,必须做好的三件大事,包括调整增长速度、扭转经济结构、弱化社会矛盾。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指出,在本届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将会向全球展示中国经济的“长期路线图”。而在这一路线图上,中国面临重重“关卡”。而在社会改革上,中国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除了备受争议的户籍制度,还有农村流动人口的卫生医疗教育等保障问题。此外,土地、税收、计划生育等未来规划也将提上日程。而环境问题、反腐问题也是政府议程的“重头戏”。
关注 会议焦点是经济改革
“巨大的国家,巨大的问题”,德国《明镜》周刊8日如此描述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国。与此同时,文章也回顾了中国巨大的成就,但中国也面临巨大的问题:腐败盛行、比印度或巴西更大的贫富差距、灾难性的污染、令人担忧的老龄化等。报道称,中国的发展模式似乎临近极限,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经济超级大国就需重新做出调整。
俄塔社8日说,9日召开的三中全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召开的最为重要的会议之一,它将决定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方向,因此备受各界关注。路透社称,过去全会都是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安保严密。此次全会举行地点尚未公布,外界普遍认为会议焦点是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