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建芳
大学语文·选修
事件:据人民网14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中国人大回应称,大学汉语进行课改,是为了强化大学母语教育,且以加强能力、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为主要目的,大学汉语课不等于母语教育,必修变选修不等于弱化教学。
锐评:语文修养的培养,不在于一门大学语文课。但没有了这堂课,又何谈语文修养的培养?
中学生·开银行
事件:《北京青年报》15日报道,在北京十一学校,高中生亲手创办了一家民间“银行”,他们效仿商业银行模式运营,但只借贷不存款。学生社团需要启动资金、学生创业需要贷款、个人遇到一些经济困难,都可以到这家“银行”借贷,最大一笔贷款4000元。
锐评:如果是模拟银行,作为学生实践活动尚可理解,真刀真枪地干了,学生如何承担真实金融环境里的责任和义务?
高校·情商课
事件:据《郑州晚报》15日报道,在郑州一所高校,开设了5年的“情商课”成了全校逃课率最低、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外班学生也常蹭课。
锐评:希望这样的课堂带给大学生的是真正的情商教育,而不是功利的社会厚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