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谢丹 文/图
本报讯 莆田市仙游县65岁的张德辉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养蜂人”。他从16岁开始养蜂,几十年来,致力于保证蜂产品的优质。2006年,他的蜂园被福建省商业联合会授予“福建金牌老字号”称号。然而现在,蜜源地多被人为破坏而日渐减少。最令张德辉伤神的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技艺后继无人。
养蜂已有50年足迹遍布全国
张德辉16岁开始养蜂生涯,如今,蜂场规模扩展到500多群,分布于仙游、永泰、漳浦、惠州等放养基地内。张德辉说,养蜂要靠蜜源,早年他带着蜂群四处奔波,湖北、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均留下足迹。
常年与蜜蜂相伴,张德辉能把蜂王挂在身上,让蜜蜂一家安静地聚集在自己的全身,俨然穿了一件“蜂衣”。经媒体报道后,张德辉远近闻名,被称为“养蜂奇人”。老张出名了,很多人劝他办厂搞企业,但他说,养蜂业受蜜源环境和气候等外界因素限制,不适合扩大经营。
养蜂人交流少难以形成规模
现在,养蜂却遇到了难题,越来越多的自然植物生长地被破坏,蜜源地萎缩,但更令张德辉伤神的是农药。一次,蜜蜂在仙游的一个大型农业种植园采集甜玉米的花粉,没想到玉米地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农药——“锐劲特”,几天内,他引进的100多箱欧洲品种的“意蜂”全军覆没。
张德辉说,从事养蜂的人员比较分散,因要追赶花期而流动性大,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并不通畅。养蜂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养蜂人员相互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少,难以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养蜂很难形成一个大规模且有序的行业。
准备联合蜂友成立蜂业合作社
最令张德辉牵挂于心的是,养蜂事业后继无人。他说,孩子有自己的事业,而且养蜂业太苦了,谁也不想继承他的产业。加之整个产业和社会环境又不太好,投入多收益少,几个高徒也早各自改行。
张德辉说,有蜂友建议他挑头成立蜂业协会,但他思虑再三,怕分不出那么多的精力而辜负了蜂友的期望。不过,老张接下来已着手准备以自己的蜂场为依托,联合部分蜂友先成立一个蜂业合作社,走联合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