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蓝天彬
今日起,本报推出“海都PM2.5播报台”栏目,本报记者将携先进仪器上街市、入社区,为您检测生活中的空气质量。记者昨日携带PM2.5专业检测仪,在近20平方米的房间里抽一根烟,就让房间PM2.5飙升5倍。这时候,同在室内的人吸了二手烟,衣服上还携带了“三手烟”。(详见本报今日A08版报道)
几年前,PM2.5还是陌生玩意,官方也没将其列入法定公告数据。但日渐肆虐的雾霾和媒体不懈的呐喊,让这个以前少有人知的重要污染物,迅速为国人所熟知。但PM2.5数据的公开仍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
2011年年底,雾霾横行,李克强就极力主张监测并公开PM2.5数值,他说:“公开了又能怎么样呢?在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时代,你不公开公众照样有渠道获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在高层和民意的共同强力推动下,全国主要城市开始公布PM2.5数据。去年底,福州市环保局也开始公布榕城6个监测点PM2.5的数据,这些数据,你在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在本报气象版也可以看到。
但是,官方公布生硬的数据,不足以破除PM2.5迷雾。反击PM2.5污染,应该更好地发挥民间和媒体作用,做些更细致、更通俗的科普和信息发布工作。本报做的这一全新尝试,就是希望能让市民增加对PM2.5的感性认识,形成更强大的监督和反省力量。
生活中,香烟对室内PM2.5“贡献”甚巨,而开车、烹饪等对室外PM2.5影响很大。海都实验生动地说明,PM2.5不单是工业污染的责任,也有你的一份。在监督政府和企业做好PM2.5污染防治的同时,你可以少抽烟、不抽烟,你可以少开车,你可以小小改造下厨房……就能让PM2.5少一些,让家人少吸一口雾霾,让这个城市有更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