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师道?
普及急救常识 教育要跟上
微言1+1
公车喷涂“严禁私用”管用吗
不问到冒汗就不是好问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问到冒汗就不是好问政?

 

背景:今年1月以来,河南周口市开展“电视问政”活动,截至目前已有

16名市直单位的一把手接受“现场直播”,不乏有些领导干部“被问得直冒汗”。对此,周口市纪委书记杨正超说:“我看你就该冒汗,没有你的冒汗,哪有你委局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进步?”(11月21日《大河报》)

这些年,“电视问政”很热,从武汉到温州,从南京到洛阳,从宝鸡到周口……对于有着讳莫如深传统的中国官场而言,这种参政议政的形式,将述职与问责结合在一起,将官民对话晾晒在第三方平台上,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考验职能作为。

只是,公众在评价“电视问政”优劣得失的时候,似乎正陷入一种“冒汗偏好”中:好像越是被问得哑口无言,汗如雨下,越是卓有成效。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电视问政”问出一身汗,还有三个客观因素在:一是熟悉电视演播室的都知道,强烈的舞台灯光下,容易让人冒汗。二是很多人以为,一把手冒汗是因为领导对群众的问题产生了敬畏感或愧疚感,这个想法未免太过多情。真正“冒汗”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现场有一把手的直接责任人——市委书记或市长等主要领导在。三是“电视问政”考验的其实未必是职能作为的水平,有的做了没处说,有的说了却没做。一把手不都是专职新闻发言人,语言表达与危机公关能力又多有差异。

更重要的是,职能处室的一把手,未必是常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而民众问政的内容,又大多是事关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员工把本该问总经理的问题,全部抛给董事长,董事长不汗如雨下才怪。因此,要多点平常心看“电视问政”,常态的事情还是需要常态化解决,别指望一把手上台,事情就全解决。(邓海建)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