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经请示……
老人摔倒围而不扶 次优选择?
感恩教育不只是讲故事让人流泪
绿色保卫战 制度要跟上
别让居高临下的道德 杀死婴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摔倒围而不扶 次优选择?

 

背景:25日早上7点多,浙江金华市区,一位约80岁的老人突然一个踉跄,脸朝下

摔倒在地,伤势不明。看见老人摔倒,有些人径直走开,也有不少人停了下来,但谁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不过,有路人给老人围出一个“安全岛”,还拨打120,找来协警,等救护车到了才离开。据悉,老人只是脸蹭破了点皮,牙齿出了点血。(11月26日《钱江晚报》)

@人民日报:【心里有阳光,周围便亮堂】近日,面对老人摔倒,有人伸手,有人躲闪,还有人围出“安全岛”。老人摔倒的寂寞剪影,仿佛一面道德多棱镜,映射出了大众的复杂心态。不扶,良心难安;搀扶,害怕被讹。扶不扶变得纠结,可叹!其实还是好人多,不能因为遭遇过黑暗,便不再拥抱光明。

观点1 规避个人风险的救助

看到这样一条新闻,的确有些五味杂陈,你说不好吧,这起码有好的一面——旁观的人围圈照顾了老人,让其免于被车碾压的风险,而且打了120;你说这好吧,又似乎并不那么完美——老人曾尝试着爬起来,只能勉强撑住上半身,下半身却怎么也动不了,但没有人敢伸出援手。许多民众对于“摔倒的老人”,在感情上是恐惧的,在行为上是畏惧的,因害怕被老人讹诈。

这样的做法,只是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个人风险,如果老人情势危急,便不会像当前这起事件一样,有完美的结局了。说到底,这种“围圈等救护车”的做法,仍然只是一种次优选择。在生命面前,次优选择与最优选择,差别其实很大,因为对生命的救助,从来都是争分夺秒的。另外,在此案中,只需有人主动站出来说,“大家一起扶老人,一起作证”,便可免除被讹的风险。 (杨燕明)

观点2 是信任缺失的“病灶”

说来说去,“不敢扶”和“围而不扶”,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的“病灶”。有的人为了规避个人经济和责任风险,从“讹人”事件中吸取了所谓的“教训”,迫使自己变得冷漠起来。可是人都会老的,谁都不敢确保自己老了不会有摔倒的一天。如果大家都前怕狼后怕虎,都冷漠旁观,或者“围而不扶”,不知道有多少老人将会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也许有朝一日,那个人就是自己!因此,每个人都要勇于担责,更要多些信任,少些猜疑,及时扶起那些摔倒的老人。  (李冰洁)

观点3 在于缺乏法律保护

我们并不缺少善心,而是缺乏法律的保护。美国有一个《好撒玛利亚人法》,有的州也叫做《无偿施救者保护法》,是关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条文。其核心就是鼓励或者保护人们在紧急时刻救助他人,免除后顾之忧。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一部法律,会唤醒更多的善与爱。    (邸永清)

另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老年人跌倒从教育预防、环境改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干预。但在我国,《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还是个鲜为人知的新事物。有关部门应针对社会公众制订更加通俗的科普读本,大力宣传正确的预防与救护措施。(张西流)

□观察

“扶不起的老太”与医保体系

N南方都市报

近日,四川达州警方就“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赔”一事称,老太蒋某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她本人及其儿子给予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此事引起热议。

老人“扶得起”与“扶不起”,和技术无关,与道德人性堕落有联,与医保制度有系。假如摔倒的是一位“官老爷”,无论谁去“扶”也不用担心,因为“官老爷”生疮害病有国家全包,就算他是一个“坏人”,他也没有坏的必要。

我们所谓“扶不起”的另一面,是“医不起”,以及乐崩礼坏的道德崩溃。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统计,中国社会医疗总费用占GDP总量的5%左右,排名一百四十多位,属于医疗保障欠缺的国家。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占比大多在10%以上,更何况,我们这个微薄的5%左右,其中大部分还被公费医疗者占用。

剥去时间的尘埃,想想这些“医不起”的人,他们并非天生如此之“坏”,他们的悲辛、狡诈与无赖,不是来自命运的传承,而是来自社会的变迁。

一切美丽的东西都要有所附丽。在中国,做坏人成本很低,做好人成本很高,这让道德工具调整社会行为难上加难。这些问题的改善,首先应该从制度做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