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邱也栩
本报讯“手机距离越远,辐射量越小”,这一理论上的推断近日得到实验数据的佐证。昨日,记者从福建省质检院获悉,由该院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人体对移动通信设备辐射能量局部吸收的定量化检测技术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
省质检院的科研人员从市面上抽选6种主流品牌手机作为样本,将手机设定为GSM和WCDMA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测试手机距离人体头部0毫米、30毫米、60毫米、100毫米和150毫米5种情况下头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剂量。测试结果均表明,手机距离人体的距离越远,检测出来的电磁辐射吸收剂量越小,且随着距离的变化幅度呈指数型衰减。
省质检院相关专家指出,人体距离正在通话状态的手机超过150mm,人体吸收的电磁能量,是紧贴人体的时候所吸收的电磁能量的1/100还不到。据介绍,人体受到电磁波辐射是有国家安全标准的,即每公斤人体组织液受到的电磁辐射不得超过2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