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中新
在经历了45亿年的“奔日”旅行后,被誉为“世纪彗星”的ISON完成了掠日过程,情节可谓跌宕曲折。29日凌晨3点前后,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基本认定这颗彗星已经完全解体,葬身于太阳的烈焰之中。但在29日8点48分左右的太阳探测器图像上,可以隐约看见这颗彗星似乎经历了浴火重生。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专家李荐扬说:“现在宣布ISON彗星已经死亡可能为时尚早。而且,彗星不会一下子完全消失,还有不少小碎片或者不挥发的尘埃会在轨道上继续前进一段时间。”
近距离掠日
北京时间29日凌晨2点40分前后,彗星ISON抵达近日点,从距离太阳表面约110万公里的近距离上飞过。美国宇航局以及全世界的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式的追踪报道,大家都看着ISON一头冲入太阳的熊熊大火之中。
29日凌晨3点前后,几乎所有人都基本认定这颗彗星已经完全解体,以类似“飞蛾扑火”的方式画上句号。
但ISON在29日8点48分时再次出现在SOHO(太阳与日光层探测器)的图像上。这颗彗星似乎经历了浴火重生。
美国宇航局截至目前尚未发布确定结论,但表示ISON“很可能已经解体”。
面临三结果
天文学者说,在近日点轨道上,ISON将承受来自太阳表面的2700摄氏度超高温。每飞行一秒钟,自身重量将失去300万吨。
按照美国宇航局天文学者约曼斯先前的说法,彗星ISON与太阳擦肩而过可能面临三种结果。
如果“够硬”,它可能“幸存”下来,同时借助太阳表面高温的灼烧而成为肉眼可见的异常明亮飞行体;太阳的高温和引力作用也可能将彗星解体成数个大型飞行体;如果质地一般,它可能完全解体成尘埃云。
美国宇航局天体物理学家亚历克斯说,一颗体积更小的彗星两年前同样与太阳擦身而过并幸存,只是两天后解体。部分天文学者因而预期,体积是前者十倍的ISON或许能扛住近日点太阳的炙烤。
此生难再遇
这颗彗星来自遥远的奥尔特星云,用天文学者普莱的话说,这颗彗星来自45亿年前,可以称得上是“追溯到太阳系诞生时期的时间胶囊”。
此外,这颗彗星550多万年前还处于太阳系最外层,时至今日才抵达太阳系中心。美国宇航局行星科学项目主管格林说,来自太阳系如此遥远地方的彗星相当罕见,为天文学界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时间,“引起我们极大兴趣”。
“我们从没见过这样一颗彗星,来自奥尔特星云且运行在与太阳擦身而过的轨道,”美国科学家巴塔姆斯说。
亚历克斯认为,天文学界再次发现与太阳“亲密接触”的类似彗星或许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