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一位老师发现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书上有错误,指出30多处,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了法院。昨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网站人教网发出《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表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将进一步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用心地编好教材。(12月3日《郑州晚报》)
承认错误应该给予肯定,不过,致歉信里仍有“欠”。
一者,欠诚意。致歉信里说,“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给广大师生教学带来了困扰”,换言之,这些“教材错误”,原因在于“时间仓促”,也即是“客观原因”而非“主观原因”,是“天灾”而并非“人祸”。学生教材是为了传授知识,出版发行这一类的书籍,是一件十分严肃而严谨的事。时间仓促,为何不能增加编校岗位而多校几遍?说到底,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责任心的问题。
二者,欠问责。农民种田出错,就会粮食歉收而收入减少;工人的产品质量出错,就会被罚款,甚至被辞退。而人教版语文书上,出现将“劝慰”变为“权威”这类低级错误,对此,“致歉信”里却只字不提“问责”二字,这样的“得过且过”,这样的“轻松自在”,谁能保证今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甭说教材,就是报纸上出现错字,校对人员乃至相关领导也会被罚款的,难道人教社没有“岗位责任制”?还有,是不是该实行召回制度了?
(张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