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苏燕梅/文 包华/图
关注理由 近日,福州总院476医院的肿瘤病房住进了一名病人,外乡人,普普通通的,不像干部,也不像富豪。可是,短短四五天,一拨拨的人,组团似的,来病房看望他。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医院医生的注意。
记者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病人名叫许绍仁,今年43岁,是寿宁县芹洋乡尤溪村远近闻名的“好人”。他虽没有职务,但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村里许多大事,他都冲在前头,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声望。
一拨拨人来看他集体编着大谎言
听见有人来了,病床上的许绍仁张开双眼,勉强地坐起身子。“你这么忙,怎么还跑过来。”许绍仁看见同乡蔡先生,显得格外亲切。蔡先生说,没什么,就是过来看看你。
“我到底是什么病,如果是那种病,就不要治了,回家了。”许绍仁说。
这句话,许绍仁见到谁都会问上一遍,而他得到的答案,却是一样的。“没什么大事,就是肺里长个肿瘤,化疗可以治好,不治,可能会转为癌症。”蔡先生说,肺部肿瘤是许绍仁知道的病情。
其实,他得的是癌症。他的病情,在村里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个答案,却不能如实告诉许绍仁。于是,大家编织了这个标准答案,而这个答案,在朋友中,一传十,十传百,得到了绝对的统一。
许绍仁的病是今年10月发作的,之前也在寿宁县医院和肺科医院住过。许绍仁的妻子担心他知道病情后会放弃治疗,就来到了福州。
“怀疑—证实—难以接受。”许绍仁的好友们都觉得老天跟许绍仁开了一个玩笑,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摊上这样的事?于是,上海、广州、寿宁的老乡都挤出时间,来医院看望他。
病床上他还牵挂筹款建村里廊桥
许绍仁在村里并没有职务,可是在尤溪村,他却是一个标杆,凡事冲在前头。
在病房里,许绍仁跟记者提起家乡的廊桥。在福州住院的四天来,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这座廊桥,每天都要打电话回去询问。
许绍仁口中的廊桥,是今年才开始建的,建在寿宁县芹洋乡尤溪村的一个自然村。那里原有一座桥,后来被水冲了,村里决定在原址再修一座。
修桥,得筹钱,许绍仁把这事包了。他自己先捐了一万元钱,还把自己祖上留下来的一片老杉树林捐了出来。
“他跟工人说,只要是他山头上的,都可以砍了建桥。”妻子黄女士提起这事,不停抹眼泪,“连一根木头都没留下”。
许绍仁说,廊桥的桥身都建得差不多了,就差桥头了,还差20多万元。就为了这事,他天天在医院打电话,想方设法筹钱。每次看到许绍仁打电话,黄女士总有些不忍:“自己的身子都成了这个样子,还想着大家伙的事情。”
乡亲们评价他:慷慨义气、爱助人
“慷慨,义气,乐于助人,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声望。”这是大家对许绍仁的评价。而许绍仁只读过几年小学,家里并没有钱,他是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寿宁县芹洋乡尤溪村的村干部吴先生评价许绍仁:很支持公益事业。吴先生说,许绍仁还是县人大代表。不仅修廊桥、修路,只要是对村里人好的事,许绍仁都会带头捐款,想方设法筹钱。
比如村里办庙会,是他牵的头;村民种茶叶,他和几个人集资办了加工厂,给村民提供方便。
“这次修廊桥,如果不是他给我打电话,我可能不一定会捐钱。”在福州工作的蔡先生说,许绍仁平时积累的好人缘,让他做公益时如鱼得水,筹起钱来应者云集。
“有时开个证明、办个证,只要我们打个电话,他就会把一切都办好,寄过来给我们。”蔡先生说。正是因为他好说话,一传十,十传百,大家要开证明,都找许绍仁了。
妻子说他:为做公益没积蓄
“他有吃亏精神。”妻子黄女士说,村里修廊桥、修路、办庙会,他捐款都是自己做主,从来都不跟她商量,也不会想给家人留点什么。这些年来,他挣的钱除了日常开销,都做了公益,家里压根就没什么积蓄。
其实,许绍仁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一位90多岁的老母亲,许绍仁都没有想到给他们留点什么。
来福州之前,黄女士特意找人借了1万元,准备给他看病用,不小心被他知道了。正好,一位朋友来看望他,他就让妻子把1万元欠款先还给朋友。
这几天的住院费,都是朋友们凑给黄女士的。黄女士也不知道,这些钱花完了,该怎么办。
如果您也想帮助许绍仁,请拨968111联系。
感谢福州赵小姐拨968111报料,线索费1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