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4版:慢读/掌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至往事
非礼勿听
展出
□活动
□下周的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往事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再有两天,就到冬至啦。

在孩子们看来,冬至么,无非是星期六晚上家里吃个大餐,星期天早上吃一碗汤圆,退休的爷爷奶奶搓几个“米时”……顶多,“科学老师”说一句:冬至是北半球“日照最短、夜最长”的一天。不就是这样吗?

不,不是这么简单的,孩子。如果你愿意,咱们一起从《史记》看起。

冬至与西汉的《太初历》

司马迁的《史记·历书第四》这一章,说了《太初历》和冬至的事儿。

很久很久以前,黄帝考察星度,制定历法,于是,每年的日子有个开头,有个结束,时间安排有规律,人民的生活就有了秩序。夏朝以正月为开始,商朝定十二月为历正,后来周朝就在十一月过年。这都是正常的。后来,时节不被尊重,世道也就乱了。

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令臣下改定历法,这一年颁布的历法,叫《太初历》。它规定一年等于365日,一月等于29日;而这个历法的开始,就是以冬至那天作为时间计算的起点,也就是说,那时的冬至,相当于现在的大年初一。这一年的年号,就叫太初元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历法。

所以,如果你听大人们说,“冬至大如年”,不要奇怪。2000年前人们过冬至,等于是过年,冬至前一夜,跟除夕一样,要吃团圆饭,要守岁,要拜年。怎么拜呢?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说:“及长至之节,无父拜母,无母拜父。”父母亲都健在的,就父母都拜啦。

如果薛宣当了假日办主任

也许你要问:那么,冬至怎么放假?

宋代《文昌杂录》说:“祠部休假……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一年里头,只有这三个节放的是七天大假。所以,冬至放假的规格,是跟现在过年一样的。

我觉得,今年取消除夕放假的假日办,应该好好读一下《汉书·薛宣传》。薛宣是西汉末年的宰相,当时的人都很喜欢他。

有一年冬至,该放假了,公安局长张扶自愿加班,被薛宣知道,教育了一通。薛宰相说,“社会秩序本应该要顺应人情的,工作虽然很要紧,可是,家里也应该好好照顾啊!快回家团聚吧!”薛宣叫他“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像别的人一样,好好放松,快乐生活。一番话说得张扶十分惭愧。

那时候的官府,其实挺有人文关怀的,对不对?

明朝的冬至为什么不流行?

那么,后来冬至为什么又衰落了呢?

读过中学版《中国历史》的,大概都记得明朝有个“土木之变”,说的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瓦剌也先在土木堡俘虏了明朝皇帝英宗,兵临北京城下,后来于谦打退了瓦剌,再后来,明英宗也被设法救回去了。

“土木之变”的结果是,为了大局,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被拥立上台当了新皇帝,明英宗只好变成了太上皇。这位倒霉的太上皇,被弟弟软禁在南池子大街,很受怠慢。明英宗手下的大臣就很不满,这年冬至,集体向当局提出要求,要去向太上皇祝贺节日。新皇帝说,不可以!

大臣们生气了。拜个太上皇都不行?那,咱们不过冬至了!他们来了个“非暴力不过节”行动,老百姓听说,也跟风不过节。从此,冬至就不流行啦。这个事儿,记录在明朝官员叶盛的《水东日记》里。

明代在北京当过官的长乐人谢肇淛说,“今代长至之节,惟朝廷重之,万国奉表称贺,而民间殊不尔也。”说的就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

当然,过节的仪式在某些程度上还是保留下来了。150年前,美国传教士卢公明来到福州,记录了福州的冬至仪式:

“天还没亮,总督率领文武官员穿着朝服,来到西门附近规模宏大的皇帝庙,庙的后部有一个皇帝牌位,牌上的鎏金大字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看到大群官员在庙里,对着皇帝牌位三拜九叩。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向皇帝恭贺冬天的来临。卢公明看到的福州情形,在明清两朝以及各省会,都是差不多的。

至于老百姓,1000年前的《三山志》说冬至“州人重此节。节前,邻里族戚更相馈遗,上冢祭享。至节日,则序拜如献岁之仪”。到七八十年前仓山的《藤山志》说“冬节,作米团子,亲戚相馈遗。是日,各家亦有祭祖者”——唯一消失的,就是像过年一样的序拜之礼。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