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吕蕴岚 包华
“七遛八遛,莫离福州,鱼丸、扁肉燕、鼎边糊,沿街叫卖声不休……”昨天上午,福州于山聊吧在于山松鹤台上举行了一场“扛斋”联欢会,从主持到表演,清一色的福州话;闽剧、评话、伬唱、顺口溜等福州特色节目轮番上场,全场洋溢着浓浓的“虾油味”。
何谓“扛斋”?于山聊吧负责人、80岁的郑其群依伯介绍说,福州自古重文教,一般百姓几户联合起来,请个先生给孩子启蒙,读书处称为“书斋”。每年年末放假前一天,学童们都要穿着新衣,扛着家里准备的钱财、食物和其他礼品去书斋,向先生行礼,师生同乐,称为“扛斋节”。如今于山聊吧办的“扛斋”既是结业典礼,也是新春联欢会,今年已是举办第五届。
于山聊吧成立6年来,每到年末,师生们就为“扛斋”准备起来,各展才艺。福州话节目只有闽剧、评话和伬唱这样的传统项目?这群老人们玩出了新潮花样,快板、民谣、小品样样拿手。听完一位老人的词朗诵,一名年轻游客表示,他一直觉得福州话“很冲”,没想到福州话也可以如此优美缓和,现场跟着老先生学习起来。
明年3月,他们依然在每周二开班,欢迎有兴趣的市民前来“拱趴”,用古老的福州话,聊聊咱们福州那些事。
感谢林先生提供线索,线索费30元
□名词点击
于山聊吧:创立于2008年,其前身是于山老年大学民俗专业班,2009年正式更名为“于山聊吧”。每周二在于山老年大学开班,以讲座和“攀讲”(聊天)的形式研究、传承、弘扬福州方言和民俗文化,全程免费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