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蓝天彬
背景:本报驻台记者实地访查发现,在台北,施工方拆楼时会将整栋楼用塑料布“包裹”,还会边拆边洒水,力争把粉尘总量控制在2%左右。而在福州,野蛮拆楼导致的“人造霾”却很常见,原因之一在于,福州的施工方往往为赶时效,压缩环保成本,采用了粗放式的拆楼。(相关报道详见本报昨日A13版和今日Y01版)
施工方自身没有环保意识,是个大问题。即使有环保意识,从经济角度出发,他们也可能趋利避害,怎么省钱怎么来,怎么快捷怎么来。是精细化拆楼还是粗放式拆楼,背后是价值观的取向。显然,粗放式的拆楼,方便了自己,污染了空气,让PM2.5和PM10瞬间暴增,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这和文明是相悖的。
国家由人组成,社会由人组成,众人一起塑造国家的气质、社会的氛围。如果个人和企业不文明,那么,国家层面的文明、和谐也就难以实现。这次,关于拆楼,台北给出了一个很文明的解决方法,就看福州怎么借鉴了。
实际上,粗放式拆楼不单是文明不文明问题,也可能是违法问题。不能指望施工方自觉,环保部门须有所作为。同时,也不能单靠部门的执法,地方政府须平衡环保和建设。有时候,文明需要“拖点时间,花点金钱”。
文明、法治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是一种“善”。《汉书》说,“习善在左右”。对于他人的好经验,学而化为己用,是先贤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一个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就是拆楼,也必须拆出个文明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