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8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煮肉好吃 还与酷刑有关
念老年大学争当潮依姆
依伯忘拔钥匙 小伙帮收起
72年前的老福州照片
咏春拳传人 三坊七巷“收徒”
小区摆摊 堵了出行路
爱心如潮 李爸爸病情好转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煮肉好吃 还与酷刑有关

镬,指古代的大锅(资料图)
 

N栏目主持 李帅 关铭荣

镬的读音是huò,它的本义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器皿之一,现在,人们很少用了。但是,在客家话里,人们仍然习惯把“锅”叫“镬”或者“镬头”。

福建的客家人分布在宁化、清流、明溪、永定、连城、武平、上杭、长汀等县。有些地方的客家人流传着一句话:“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说明客家人对自己使用的客家话非常珍视。客家话保留中原古汉语的字词较多,“镬”就是基中之一。

67岁的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顾问邱登辉说,最早的镬,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古书上说:“有足曰鼎,无足曰镬”。据说,在先秦时期,煮肉用镬,食用时还配套有羞鼎(即盛有调味料的鼎,羞就是肉为主料制成的调味羹)、刀、匕等。镬内的熟肉、鱼肉与羞鼎的美味肉羹调和后,用匕(长柄汤匙)取出放在长方形木案上用刀割着吃。

镬为什么会在客家话里保留呢?邱先生说,古时候,客家人南迁后,一直保留着中原传统文化,更保留了在中原使用的语言。在近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客家人的语言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中原古汉语。所以,客家语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文字。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曾提到“汤镬”。这是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锅中。其实,这还与“福建都城隍”有关。在福州鼓屏路附近有条窄窄的小街,叫做城隍街,里面就有“福建都城隍庙”,供奉的是汉代忠烈人物周苛。周苛是汉高祖刘邦的御史大夫,坚守荥阳城。项羽攻下城池时,周苛被俘,项羽欲封他为上将军,享万户侯。但周苛忠贞不降,并怒斥项羽,于是被项羽施“汤镬”之刑而死,十分惨烈。因为是忠臣义士,受到八闽百姓的尊崇,成为城隍。更特别的是,这座城隍庙与众不同,前面加了个“都”字。据说,这个“都”字大有说法:原来,全国各地都有城隍,只管辖本地府县,而这里的“福建都城隍”却管辖全省各个府县。

感谢福州的翁文峰题字,奖20元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