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热风对着我家吹
徒手 薅草 似篦子梳田
本周末来学急救知识
唐装裁缝 给“洋人”穿唐服
英国斗牛犬难觅“对象” 主人为犬微博“征婚”
地上长“微信”
八十年前萨家老传奇 赴任遇匪名片救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徒手 薅草 似篦子梳田

 

N栏目主持 陈燕燕 关铭荣

薅读hāo,有除草、拔草的意思。据说,在薅草季节,土家人会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吼唱土家族民歌——“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场面热闹壮观,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约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种轻快的农活被除草剂替代,秧田静悄悄,薅草的人少了。但在福建莆田,仍有一些老人心疼土地,坚持徒手薅草。

薅草大多跪着薅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耕读书院院长、编审陈章汉说,在《辞海》中,将“于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之间进行锄耘,以松土、除草,或兼行培土”一概定义为中耕。在很多地区,把水稻中耕统称为“薅草”,其实,就是把手当成篦(bì)子,篦掉杂草。

陈章汉在莆田涵江大岭村长大,曾耕作12年。他说,在莆田地区,薅草一般不用工具,一手摁住土,一手拔草,拔出的草直接甩到田埂上,或者深埋进稻田。薅草的活儿轻快,但很考验腰力,薅久了,常直不起腰,连脖子也硬了,为了省力,很多人跪在田里薅草,收工时,手常泡得皱巴巴的,黄一块、黑一块,有时指甲还会裂开。

田里薅草乐事多

“插田薅草,不分大小。”59岁的陈依伯曾在莆田庄边插队,他说,耕田、耖(chào)田、插田、割谷、挑把、锄草,所有农活都要用力气,只有薅草最轻快,为此,老少皆能,有些小孩比老人还快。盛夏时,下了田,蝴蝶飞,蜻蜓绕,还有知了在叫,小孩们看到田鸡从脚边蹦过去,总忘了薅草,他们一拥而上,争着捕田鸡。

在陈章汉的记忆中,薅草时节,最让小伙们激动的是,很多姑娘、少妇穿着短裤上阵,花花绿绿,看得小伙眼热,掐了烟头跳下田抢着薅,男女搭配干活,裹挟着咸咸淡淡的唠嗑,不时传出咯咯的笑声。

如今,薅草的人少了。陈章汉说,薅草时,手像篦子往里拢,但拢到的大多是垃圾,为此,在莆田乡间,老人常以此戏称一些人滴水不漏,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要就地抓一把沙子。前些年,在春晚小品中,宋丹丹演的白云大妈演绎了“薅羊毛织毛衣”的段子,意思是指占集体的便宜。后来,又有年轻人喜欢搜集银行、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中广为传播,也被称为“薅羊毛”。

感谢翁文峰题字,奖励2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