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昨日,福州一男子不慎落水,在江中不断挣扎呼救时,正在边上捕鱼的4名渔民却未施救。所幸危难之际,有3名正在岸边跑步的男子,挺身而出,一路追赶,最终在另一对渔民夫妇帮忙下,一起将落水男子救起。(详见海都报今日A02版报道)
这一出,过程惊险,3名跑步者和另一对渔民夫妇的做法,真让人点赞。贸然下水救人,可能连命都要搭上。于是,跑步者一边在岸上追赶,一边借到3米竹竿伸过去,然后才下水。这种做法,避免了不专业的施救,可能带来的意外伤亡。这些年,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救人者不幸牺牲的消息。
救人者善,漠视者冷。男子落水挣扎时,旁边船上有4名捕鱼的渔民,也许伸出手,就能将男子救起,却啥都没做。早些年,曾有渔民不捞人,说是怕沾晦气。但也有渔民有互助精神,见人落水,遭难,马上去救,因为在水上讨生活,说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我们暂未采访到这4名当事渔民,无法知晓他们当时的心理。但不管如何,举手之劳应该有,恻隐之心不可少。
从事件本身跳脱出来看,这可能是传统中恻隐之心和差序格局的矛盾。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两千年来,我们都有这个仁善的萌芽。但同时,我们又存在一个“差序格局”。如费孝通所言,在我们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和别人所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换言之,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很重要,离自己越亲近,就越照顾,非亲非故,理你才怪。渔民看到陌生的落水者,是不是这样?
从当代社会来看,在巨大的社会思潮激荡中,在人人匆忙追求财富中,人心上不上,下不下,悬在半中央,可想而知。有人光顾赶路了,请走慢些,等一等你的灵魂。
事实尚未彻底明了,我们无法具体指责某一渔民,但是,善的就要表扬,就要点赞,比如救人的跑步者,比如热心的渔民夫妇。唯有扬善,才能观念重塑,避免逆淘汰,才能有更多的救人者、平民英雄。 (蓝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