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臻 施建华 毛朝青
关注理由
迷信“龙王讨命”传说,福州一些船夫看到不慎落水者时,往往熟视无睹。三天前,一名男 子不慎落入乌龙江,不断挣扎呼救,可正在一旁捕鱼的渔民却熟视无睹,所幸3位路过的福州好心人伸出援手,救起了落水者,和冷漠船夫形成强烈对比。(详见本报4月1日A02版报道)
昨日,本报发出“船夫救人奖”爱心征集令,福州各界爱心企业、人士热烈响应,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鼓励船夫江中救难,弘扬社会的正能量。本报“船夫救人奖”今后针对经核实的船夫救人行为,予以单起2万元的重奖。希望广大市民也共同参与,弘扬船夫救人美德,破除封建陋俗。
反响 企业响应征集令助力“船夫救人奖”
昨日本报“船夫救人奖”的爱心征集令发出后,众多企业和市民纷纷打进本报热线,表示愿意为“船夫救人奖”捐资。截至当晚8时许,本报接到了近百个热线,第一个打进本报热线的是在福州经营餐饮企业的常先生。
常先生说,他对海峡都市报提出的这项倡议非常认同。“近些年,我总能看到船夫见死不救的报道,每次我都觉得特别心痛。宝贵的生命,就因一个陋俗没了,这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常先生说,如果本报设立“船夫救人奖”,奖励船夫的救人行为,他希望能够捐出自己部分的经营收入,“希望通过奖金的推动,改变船夫的陋俗,让福州船夫形成良好的救人美德”。
“如果以后再有船夫救人事件,我都会捐款,如果人人都愿意奉献,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福州的陈女士是一名退休的工程师,她说,7岁那年她失足掉进闽江,是一位好心的渔民将她救起。陈女士说,渔民将她救起后就离开了,至今不知道这位恩人的姓名,她将部分的工资捐给“船夫救人奖”,“一是为了感谢救命恩人,二是希望改变船夫陋俗”。
后续一根竹竿成落水者“救命稻草”
3月31日,一男子落入乌龙江,三义士跃入江中,将男子救起。当时参与救人的靳先生,曾向一船夫借来竹竿用于救人,这样的做法,获得了专业救援队的认可。而这根竹竿,也成了落水男子的“救命稻草”。
昨日,在靳先生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当时将竹竿借给靳先生的船夫,他姓林,今年57岁,闽侯上街人。林先生说,当时,靳先生匆忙告诉他有人落水,让他帮忙一起救人。而负责看管船只的林先生并不会游泳,于是,他马上跑回渔船,拿出了一根竹竿,想要救人。
“我站在船边,将竹竿递给落水者,可距离太远,对方始终接不到。”林先生说,落水者早已没有力气,不断被水流冲往下游。
林先生也急了,赶紧将竹竿递给靳先生,靳先生一路狂奔,终于将竹竿递给落水者。林先生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不停地夸奖三位救人义士。
调查江边救援设备待完善
闽江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昨日称,单位管辖的区域仅限在乌龙江湿地公园入口处上下各200米左右的范围。“在我们管辖范围内,已经设置了提示牌,提醒市民不要靠近江面。”工作人员表示,在管辖范围内还有保安进行不间断的巡逻。“公园有完善的救生设施。”工作人员说,只要发现有人落水,保安会立即前往救助,但管辖区外的江边则是管理的空白区,这需要多部门联合。
福建省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的魏队长昨日表示,要破除“龙王讨命”的陋俗,得经过很长时间的教育,为此,水上救援队经常到校园或者校区开展水上安全知识的宣传。
魏队长坦言,目前福州闽江和乌龙江两岸,救援设施和器材并不完善。“目前我们救援队仅有西河游泳场一个救生站,而福州江河流域广阔,远远不够。”魏队长建议,在江边增设一些简易救生设施,“比如一些救生竿或者救生圈,价格便宜,不会被偷走,但是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大作用”。
集征令
船夫救人重奖
本报设置的“船夫救人奖”,将针对今后江中船夫的救人行为(经本报报道和相关部门核实)予以每起额度为2万元的奖励(奖励细则待定)。我们也号召广大爱心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共同推动船夫的救人行为,驱散流传在江边的“龙王讨命”陋俗。让我们一起来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爱心传递。爱心企业、人士可关注本报报道,并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咨询捐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