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小芳 马俊杰 文/图
海都讯 大米磨成浆,配上南瓜、韭菜、鸡蛋等,即可煎成美味的煎粿。作为莆田特色小吃,煎粿已慢慢淡出许多人的记忆。很多人只记得小时候,母亲闲时,会拿出碎米做点心给自己吃。如今,因为制作过程耗时较长,煎粿并不易见。今天,记者带您走入学园南街一小吃店,探究煎粿的制作手法。
大米得先浸泡6小时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学园南街一家小吃店何记担仔面,店主彭细玉向记者展示了煎粿的制作过程。彭细玉说,很多人以为面粉是煎粿的主要原料,其实,米浆才是主角。
泡米浆时,要用凉水将大米浸泡6小时以上,随后放入搅拌机内碾碎。彭细玉说,市民可自己在家中浸泡大米,而后拿到市场内的搅拌机去碾碎,有经验的店主会帮忙加入适当比例的水。为了增加米浆的柔软度和香味,磨浆时可以加入姜片和鸡蛋。一斤大米放入5个左右的鸡蛋即可。米浆磨好后,往里加入韭菜和南瓜,油煎时增加香味。韭菜要切成半个指甲大小的段状,南瓜刨成丝。随后加入适量的盐和味精,尝过味道后,就可下锅油煎。
平底锅内先放入少量油热锅,而后用家用的饭勺舀起一瓢米浆倒入锅中,锅底薄薄覆盖上一层就好。其间要不断加油,防止米浆粘锅,还要翻面煎。入锅大约两分钟,米浆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后,即可起锅装盘。
看准火候,米浆要稀
彭细玉说,米浆入锅时,要讲究“耍”的功夫。看准火候后,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其次要讲究米浆的稀度,越稀越好。这样出锅的煎粿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记者现场品尝发现,煎粿又软又脆,油多却不腻,原料平实,很有家常菜的味道。
今年30多岁的彭细玉,来自荔城区西洙村,经营这家小吃店已有15年。
据了解,煎粿是店中的热卖品,每天要做300多份。彭细玉说,煎粿在农村比较常见。以前小时候,自己最盼着的就是下雨天,不用外出干农活的母亲,会耐心地为家人做上几盘煎粿,至今记忆犹新。
□制作小窍门
1.大米用水浸泡,加入鸡蛋和姜片磨成米浆
2.韭菜切段,南瓜刨丝,放入米浆内,加入盐和味精搅拌均匀
3.米浆入锅,油煎2分钟即可
煎粿的由来
石室岩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相传在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洞中的妙应禅师想盖一座寺庙,可去何处寻砖瓦杉木让禅师苦恼不已,直到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
第二天,妙应禅师告知游人香客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到时岩洞将有灵光出现。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消息传开后,众多信众带着砖瓦石灰涌向石室岩。没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请来建筑工师傅,没几个月,寺庙就盖起来了。
寺庙落成后,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味道,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在煎粿上。禅师煎了七天七夜,大家尝后赞不绝口。从此,煎粿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