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二十年来落马高官中,不乏高级干部“秘书”的身影。一些地方领导的秘书有恃无恐,成为“权力掮客”、“贪腐掮客”。(详见本报A14版)
按说,领导秘书只是一种岗位,并不是身份的象征。但在现实中,一些秘书俨然成为“二号首长”,别人要想向领导反映情况、请示批复,都要由秘书来安排。而这种隐性权力,往往成为一些秘书弄权敛财的途径。
根据规定,正省部级以上领导可以配专职秘书,现行副省级、厅局级以至于县处级官员大量配置专职秘书都属于违规行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不准违规配备秘书”,多地开始集中清理专职秘书。在多位秘书出身的高官、高管落马的背景下,取消领导秘书在外界看来多了一层反腐的色彩。
不过,领导秘书本身并无原罪。秘书岗位接触面广,能锻炼人。不少秘书出身的官员,在所在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秘书异化为“掮客”,是制度虚设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时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民主决策往往形同虚设,一切由“一把手”或主要领导说了算,于是,秘书等领导身边工作人员就成了被公关的对象。另一方面,相关地方和部门不敢坚持原则,制度体系被轻易攻破,值得反思。
取消领导违规配备的秘书,更要清除“掮客”土壤,管住领导的权力。否则,领导司机、办公室主任等很可能成为新的“掮客”,前“腐”后继。
(张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