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 黄启鹏 文/图
海都讯 “五凤山脚下相邻的五个村,各供各的神仙,这些神仙居然是结拜的兄弟。每年正月十五,神仙们还要在一起赛跑……”昨日,73岁的马老先生跟记者聊起了有关福州五凤山的民俗。老人说,30多年前,他发现了一块谜一样的石碑,从此,他对五凤山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独石桥”是一块怪石碑
马老先生在桌子上展开一幅长卷,出现“五凤齐蜚”四个大字,这是30多年前,他从一块石碑上拓下的字。他说,1982年前,他住在白水塘村,那里有两个大池塘,被一条小路隔开。小路有个豁口,为了行人通行方便,豁口上架了一块长石板,可谓“独石桥”。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几个遒劲的大字,他觉得这些字很有价值,于是喊来儿子,用纸和墨汁把四个字拓了下来,回家后装裱起来,很有气魄。
后来,马老先生听说这块石碑原件已经被一位古物爱好者收藏,而这块碑也给他留下了一连串的问题。
马老先生查阅资料得知,“五凤齐蜚”这几个字很有深意。“蜚”字古时通“飞”,有朋友说,这块石板可能是一座古墓的墓碑。马老先生知道五凤山是福州北门的“风水宝地”,当年不少名门望族和大户人家在山上修墓,比如说五凤山附近的林则徐墓前有“五凤来翔”四个大字。那么“五凤齐蜚”这几个字又是来自谁的墓呢?又如何流落为“独石桥”呢?从此,马老先生就开始关注有关五凤山的民间习俗,希望能找到答案。
五个神灵竟是“同根生”
自古以来,五凤山脚下的众多村落多相处和睦,少见家族械斗发生。这些村子各自都有供奉地方神灵的庙宇。崎上、崎下两村供奉的是“北岳大帝”,庙宇中供有药王。梅柳村供的是梅柳二仙姑,白水塘的庙宇里主供“显佑尊王”,后殿供的是“白马尊王”。这些到底是何方神圣,没人说得清。
据传,五凤山脚下有5个村的神灵是同一棵树雕刻成的,因此结为兄弟。其中,崎下的“北岳大帝”是老大,白水塘的“显佑尊王”为老二,还有龙腰、梅柳、灰炉头三个村供奉的神灵。
每年元宵节,5个村都把神像抬到白水塘集中,再热热闹闹地游到一个叫“官厅顶”的地方,称之为游神。这里有一条泥道,大约三四米宽,三四十米长,就是跑道。抬神像赛跑是按“兄弟”次序排列,一一开跑。因为五个村的人都来了,看的人多,所以跑在前头的是两列火把,吆喝着开路,八个人抬着神轿往前冲。五村的锣鼓齐鸣助阵,非常热闹,各自凭印象评说谁跑得快。1951年,这个活动才取消。
现在,马老先生仍在收集有关五凤山的历史文化资料,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五凤山一带的文化感兴趣,可以与马老先生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