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建芳/文 黄孔瑜/图
海都讯 最近,省少儿图书馆正在展出福州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获奖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6月14日是全国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五年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书法”,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发扬光大?本报借此契机,专访福州市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大赛评委会主任、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吉。他称,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就像被遗忘在角落的夜明珠,应该让它散发出应有的光芒。
书法教育“回暖”但势头不够大
去年2月,教育部发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这标志着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然而,由于学校缺乏书法专业师资、没有统一的教材等现实因素,学校在开展“书法进课堂”时,遇到了不少困难。
福州仓山区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全校选拔了23名书法老师,不过,“没有一个是学书法专业的。”
目前,我省只有极少数师范院校开设了师范类书法专业,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获得的教师资格证分别是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资格证。
陈吉认为,虽然近年来书法教育出现“回暖”趋势,但仍存在书法教学发展不够平衡,学生参与面不够广的现象。比如,从这次参展的作品来看,整体水平较好,书体涵盖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以楷书为主,反映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普遍重视书法基础教学。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有的区县选送的学生作品,数量少且质量不高。
陈吉认为,除了电脑普及这一客观因素之外,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不受重视,还与教育理念、书法师资匮乏相关。
书法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突破口
“古代人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法是其中一项,是学生必学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陈吉认为,书法对于人的审美意识的提升和心灵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生书法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
他说,书法和做人也有关联。这次在评选优秀作品时,评委们更关注楷书和隶书,这个导向就是鼓励学生从楷书、隶书学起,以此让学生从小掌握书法的笔顺、结构和章法,从小养成讲秩序、守规矩、按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书法学习还有利于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专注力、意志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书法还是一种刚柔相济、动中寓静的活动,能起到调血养气、修身养性的作用。
传承书法构建一体化书法教育机制
陈吉认为,传承和弘扬书法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还需要社会共同来关注和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一体化的书法教育机制。
陈吉建议,要加强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书法教师的综合素质;将书法教育成效、书法教育课题成果分别纳入教师教学绩效考评和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引导、鼓励教师提高书法教育水平;家长要树立重视孩子书法教育的观念;社区要挖掘、整合、运用好书法教育资源,开展书法比赛或展示活动;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培训活动,形成包括书法培训、书法研究、书法交流、书法出版、书法知识普及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组织体系,推动书法教育广泛开展。
据了解,为了鼓励中小学校加强书法教育,福州市教育局即将命名一批书法篆刻艺术教育示范校。
□小贴士
如何让孩子爱上书法
陈吉也对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了几条培养孩子学习书法兴趣的“招儿”:
设置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及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书法的愿望。
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用生动形象的比拟、形象化的语言,代替枯燥无味的讲解。
通过多样有趣的活动形式,如多媒体动态演示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的交互手段等,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如书法比赛、评选优秀作品、展览展示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